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近几十年来,对强相互作用物质相图的探索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大量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已经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RHIC) 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等大型粒子对撞机上实施。
RHIC 的能量扫描已经暗示强相互作用物质相图上的临界点可能存在于7.7 到 27 GeV碰撞能量范围内。
未来几年中,相关实验会进一步地探索临界点 (CEP) 的位置和相变边界,比如在RHIC上进行的第二阶段能量扫描和在 NICA/FAIR/J-PARC上实施的一些实验项目等等。
理论上,格点QCD是计算强相互作用物质最基本、最准确的方法,它能很好地描述小化学势区域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性质,但是在高化学势处,格点QCD会遇到费米子行列式的符号问题而导致其失效。
所以,为了描述高化学势处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性质,文献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有效模型。
由于这些有效模型在形式上比较简单,又包含QCD基本的对称性,所以它们被广泛使用。
其中,Nambu-Jona-Lasinio (NJL) 模型、Polyakov-Nambu-Jona-Lasinio (PNJL) 模型和夸克介子耦合 (PQM) 模型是最成功的几种模型。
PNJL 模型是基于夸克自由度的有效模型,它能描述 QCD 最主要的两种性质:手征对称性破缺(恢复)效应和色禁闭(退禁闭)效应。
包括Witten和Coleman在内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手征对称性恢复和退禁闭这两种现象有着共同的起源,也就是说这两种相变应该是重合的,并且格点 QCD 在零化学势和虚化学势,实数和虚数同位旋化学势这些不存在符号问题的区域也证实了这两种相变的重合。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