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人工皮肤膜的研究进展
摘 要:经皮给药制剂的设计和处方优化中需要大量应用动物或人的皮肤开展透皮吸收实验,而真实皮肤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且重现性不佳,这为人工皮肤模型的发展提供了需求基础。脂质体人工皮肤膜由支撑膜和膜上紧密堆积的脂质体层组成,是一种模拟皮肤脂质组成和结构从而模拟皮肤屏障功能的模型。笔者综述脂质体人工皮肤膜的组成、制备、应用、表征技术等,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经皮给药;脂质体人工皮肤膜;动物皮肤;人皮肤
众所周知,经皮给药是除口服以外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其传递系统是继口服、注射之后的第三大给药系统,它能避免肝脏及胃肠道首过效应,具有缓释长效、给药方便、可随时中止用药、能够避免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副作用、患者顺应性好等优势[1]等优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因此,不管是局部给药还是全身给药,经皮给药制剂处方的设计和优化都需要开展体外透皮吸收实验,以评价经皮渗透性能或优选制剂处方工艺。
1.人工皮肤膜
为了评价透皮吸收制剂的给药效果,在体外评价中需要广泛应用离体皮肤进行渗透能力考察。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功能受动物种属差异、身体部位差异、脱毛处理、动物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透皮吸收实验结果相差很大且实验的可控性与重现性不佳。另外,剥取动物的皮肤也存在伦理学问题,而人皮肤更是难以获得,因此,为了寻找真皮的替代品,人工皮肤膜应运而生。
最初,Ponec等[2]将人角质形成细胞接种在薄膜上使其增殖分化而形成一种皮肤等价物,并作为皮肤刺激性的模型,之后利用此方法衍生了几种商业化的替代人表皮(EpiSkin,EpiDerm,SkinEthic)或全皮(Phenion)[3]的人工皮肤模型,多用于皮肤的光毒性、刺激性研究中,近年来也有人将其应用到药物的透皮研究中。但研究发现这些重组的皮肤模型与人皮肤相比,药物在其中的通透性过高[4],并且价格昂贵且培养周期较长从而限制其在药物透皮研究中的使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