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四物方防治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献综述

 2023-01-28 22:18:39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多年来人们不断努力寻求中风的防治方法,但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仍未能根本改变,而在所有中风中,缺血性中风占有很大的比例,譬如,1984-2004年20年间,我国缺血性中风发病率由100. 5 /10万升至213.2 /10万,而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比例亦由52.9% 升至85.7%。此外,有研究证实,所有中风的流行病学发病率为2.9%,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中风的87%[1-3]。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的研究较多,显示出了中医药独特的优势。

从现代临床来看,活血化癖、平肝潜阳等作为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治法,其常用代表药物如天麻、钩藤、羚羊角、菊花、防风具有明确的祛除外风作用。而活血化痪则可通过活血而达到祛除外风的目的,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谓。现代研究发现临床常用的祛风剂,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有明显的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此与缺血性中风通络开窍之治相合。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气虚是本病之本。气虚则血流不畅,脉络痹阻而脑髓失养而发中风,益气,气行以消脉中之瘀,气旺以资新血生化之源,为治本之要。益气化瘀自然成为其治疗原则。在治疗中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选方多用补阳还五汤。朱立华等3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早期主要以调整脑缺血大鼠蛋白质的功能和抗氧化为主,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大鼠脑细胞蛋白质组进行调节,恢复异常改变的蛋白质,以此来发挥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崔书克4报道补气活血饮能够通过降低脑缺血后 TNFa 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等途径,尤其是缺血后及早给予中药治疗,脑保护作用更好,发挥其对急性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杨迎民5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大法治疗 85 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总有效率为 9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益气活血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效果显著,该法有化瘀不伤正之妙,故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根本大法6

瘀阻脑络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血瘀也贯穿本病的始终。朱丹溪最早提出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此后清代王清任力倡活血化瘀法,认为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机,此法已成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法。活血化瘀法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状态,改善出血灶局部微循环,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尽早使用活血化瘀法可尽快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有助于脑功能改善,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7。尹文姬等8采用通脉化瘀汤进行临床治疗74 例,总有效率 95.96% ( P < 0.05) ,结果表明通脉化瘀汤对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是肯定的,其治疗目的是使闭塞的血管恢复通畅,使受累的脑组织的供血得以恢复,并使梗死区脑组织坏死量降至最低限度。

活血化瘀通络是中医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大法,应用活血化瘀疏通脑络和温经通络的中药配伍治疗,以共奏活血化瘀、涤痰通络之功,趁痰瘀盘未牢之际迅速疏通脑络是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关键,基于此理论,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桃红四物(THSW)方在缺血性中风的防治中显示出显著效果,THSW汤,源自于清吴谦的《医宗金鉴》,为活血化瘀方中的经典方剂,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现代常用于血瘀引起的多种病症。THSW汤在心血管治疗中已有较多应用,也有个别医家在将THSW方用于临床中风的治疗,且疗效确切。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根据查阅资料得知,THSW对缺血性中风有一定的疗效,探究THSW对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 通过THSW方对MCAO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

三、采用的研究手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