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 氯胺酮药理学作用及其滥用
氯胺酮是苯环利啶( N - l -phenycycIoheXy - pieridine ,PCP) 的衍生物,是 N - 甲基- D - 天门冬氨酸(N -methyI - D - aspartate ,NMDA) 受体拮抗剂,抑制NMDA 受体使神经元活动减弱,产生分离性麻醉( dissociative anesthesia) 作用. 。氯胺酮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L - 谷氨酸) 及N-甲基- D - 天门冬酸受体的结果;镇痛作用主要由于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对痛觉传入的信号及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故对内脏疼痛改善有限。麻醉后人体很快出现意识模糊,如入梦境,但仍可睁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状,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再敏感,而痛觉却完全消失,意识和感觉分离.
氯胺酮还具有一定的兴奋、致幻和依赖性,滥用70 ~ 200 mg 便会产生幻觉,使吸食者出现温和而虚幻的错觉 。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研究表明给用低于麻醉剂量的氯胺酮时可对人体产生明显的致幻作用,临床表现为鲜明的梦幻觉、错觉、认知障碍、易激惹行为等。研究表明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急性暴露,可引起成年斑马鱼的行为改变,对焦虑的缓解作用、损害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转圈样游动和改变群体游动的状态。并引起整体皮质醇水平的降低和升高脑组织中 c-fos 的基因表达。药物神经毒性评价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氯胺酮神经发育毒性 机制研究
氯胺酮俗称“K粉”,上一世纪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发生流行性滥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日益严重的“舞会药”(party drug)滥用,氯胺酮滥用很快蔓延至亚洲地区并波及至中国大陆,常被滥用于娱乐场所,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新型毒品之一[1] 陈晋 氯胺酮成瘾机制及钩藤碱的干预作用 K 粉通常可以采取气雾法摄取、口服、静脉注射、肌注、鼻吸等多种方式。很多滥用者采用鼻吸以追求那种轻微的做梦感,这种效果一般在510 min 内来临,摄取10mg 的量便足以产生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的、漂浮的、知觉轮换和扩张的感觉。 丘志馨:氯胺酮的药理作用及滥用问题探讨 氯胺酮对人体的危害具有与剂量相关的特点,使用剂量愈大,毒副作用愈显著,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损害。丘志馨:氯胺酮的药理作用及滥用问题探讨
二 斑马鱼在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斑马鱼是一种小型亚热带淡水鱼,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5种鱼类实验动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斑马鱼在疾病研究、药物筛选、及毒性试验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本实验选用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因其具有以下优势:(1)斑马鱼为脊椎动物,研究表明其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和哺乳动物高度相似,人类的很多基因已经在斑马鱼中克隆得到,而且具有相似的功能;(2)给药方式简单,药物溶于培养水体中,通过皮肤、鳃、消化系统等来吸收,而且斑马鱼个体小,相较传统动物实验,药物需要量少;(3)有很强的基因修饰性,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基因诱变、转基因操作;(4)幼体阶段可在96孔板上进行,可以实现高通量筛选 。由此建立的具有致幻作用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评价体系,为抗致幻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