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 创新政策
创新政策,即技术创新政策。伍蓓和陈劲等(2007)研究认为创新政策侧重于鼓励企业创新,支持创新者,推动创新,使创新的产生和扩散过程的时间与成本最小化,创新收益最大化。陈劲、王飞绒(2005)回顾了1978年~2000年中国的创新政策。该研究将我国创新政策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1年~1994年、1995年~2000年),并对政府资助、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风险投资等政策工具进行了简要回顾。Johansson et al.(2007)将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general instruments)和特定政策工具(specific instruments)。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制度、基础设施、激励、教育与培训、国际贸易、劳动机场、金融市场、公司等,特定性政策工具包括创新系统、Ramp;D、商业化、政府采购等。可见,创新政策具体分类众多,但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多以分析政府补助和所得税优惠为主。
政府补助多指中央及地方政府直接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资金补助。Hamberg(1966)通过对受到美国资助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够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解维敏(2009)基于2003-200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回归发现政府补助和研发投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政府补助可以对企业的研发投资具有激励作用。白俊红(2011)选择工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政府补助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研发投资效率,而且企业研发投入也能吸引政府补助。但政府补助同时也会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挤出效应。Holger和Eric(2007)对爱尔兰的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当政府补助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水平,但是过多的政府补助反而会对研发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孙维峰(2012)对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组实验,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可能是由于政府补助和企业本身研发资金存在替代作用;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是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诱导作用减弱,挤出效应増加。
国内外政府除了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激励企业创新,还会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的研发投资活动。国内外学者对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持有不同意见,早期部分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无法有效地激励研发投资。Eisner(1984)考察了美国研发投资的税收激励效果,发现这时期的税收政策不能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投入。Mansfield(1986)选取了110 家美国企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回归分析他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支出的增长,但是如果不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则会使研发投入减少1.2%,这说明税收的激励效果是有限的。夏杰长、尚铁力(2006)研究发现,所得税增长变化率和研发投入增长变化率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所得税优惠政策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深化、考察期间的延长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证实税收优惠对研发投资具有激励作用。Berger(1993)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获得税收抵免优惠的公司研发投资显著增加,而未获得此优惠的公司研发投资没有显著增加。朱平芳、徐伟民(2003)考察了1993—2000上海市的企业,发现财政拨款和税收减免都能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但是税收减免更为显著。杨大凤(2013)通过对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活动方面的税收优惠明显地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效应的意见有所分歧,但是大部分学者对于其激励效应还是持积极意见的。
(二) 研发投资
技术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想取得市场竞争地位就离不开对产品的技术创新,而研发投入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基础。在体现研发投入的指标方面,国内外研究几乎都集中在研发强度上,而对人力投入鲜少涉及,或者未明确提出相关指标进行研究。
早期关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研究主要指研发资金的投入,如Ramp;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Griliches(1986)用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检验了1957-1977年大约1000家美国最大制造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都表明研发支出对美国企业生产力和绩效的提高有着显著的贡献。陈艳宁(2017)选取2011~2014年中小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具有滞后性,但滞后期较短。
关于研发人力投入的研究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Schuler 和 Jackson(1987)、Fisher和Shaw(1990)从企业的具体属性如企业的规模、所有关系、发展历史出发进行研究,同时 Snell 和 Dean(1992)把技术与产业结合起来,他们认为技能与知识能够增进生产力,人力资源对于其他企业也是有价值的。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在企业间具有可流动性,所以企业只是将人力资源“收编”,但并不真正拥有人力资源。
(三)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