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背景下“互联网 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原文作者 Ling Wei 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点,而且有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全面助力农村振兴。目前,我国数字农村建设面临着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农产品管理网络系统不稳定;明显的城乡数字鸿沟;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本文将互联网与农村生产、农村管理、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治理相结合,提出了不同的“互联网 农村”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关键词:数字村;互联网 ;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1.引言
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和转型的方向,是数字中国全面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信息革命与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合流期。应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全面推进信息进入乡村。加强农业资源库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建设“数字乡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因此,为了早日实现强国梦,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的数字化建设。
2.实施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繁荣就是国家富强”,意味着必须加强农村建设,才能完成中国的伟大复兴。如何创建一个“数字乡村”,是我国建设成为发展强国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目标是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生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数字村战略是实现农村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为农村转型提供正确方向,全面帮助农村振兴,加快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1 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产业相结合,加快农村产品和产业结构转型,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一是完善农业资源库建设,将农产品种类、产品产量、生长状况、农业资源、农业机械等信息数字化,上传到农业资源库,建立复盖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种植,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网络化数字化动态监管和监控,提高农民对未来农业种植方向的掌控力。二是加强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业的应用,完善畜禽养殖数字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对农作物、畜禽健康进行智能监测,减少人力资本投资。同时,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限制农业生产规模的因素,从而增加我国农业产出。三是推进农业装备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种植智能化水平,实现作物生长过程中农药施用、施肥、灌溉的自动化作业,精确控制作物生长所需农药、化肥。四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升级,建立农产品加工信息监控平台,确保农产品加工各个环节可追溯,并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实现安全上桌。
2.2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充分融合,打造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型乡村,从各个方面改善乡村发展现状,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1]]。数字化村庄建设将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帮助农村得到全面振兴。第一,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接入互联网和物联网设备,提高数字应用的意识,提供网上支付、在线购票、公用事业网上支付等互联网便利服务。融入农村居民生活,加快数字应用在农村的渗透和使用,进而提高农民的数字素质。第二,加强农业生产和农业装备的数字化应用,建立农业资源信息数据库。一方面,农业生产由手工劳动向机器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产值。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民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从而调整农业种植规模,改进农业生产结构。第三,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稳步发展。在数字村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的农产品交易量有效地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力,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实现了农村整体进步。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唯一选择。
2.3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实施数字村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产品销售方式,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从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制约农村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协调的矛盾加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严重降低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施数字村战略是解决一个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数字村战略的带动下,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从而减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据统计,2018年,我国农村网上交易额达到1.3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230.5亿元,在数字乡村政策的鼓励下,农产品依靠电子商务平台保持交易额快速增长。电子商务平台加入农产品销售渠道,直接连接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需求者。一方面,降低中间收购者农产品价值,增加农产品销售量,从而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数字乡村战略”启动以来,各地积极响应号召,致力于为“数字乡村”的创新发展创造新的高地。基于当前各地区农村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数字乡村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面临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产品经营网络系统不稳定、城乡数字鸿沟巨大等问题。
3.1 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单一的经济环境,而是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建设等多个领域[[2]]。由于农村宽带通信网复盖范围较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基础信息共建共享体系有待完善;专业化农业信息网站数量少,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如约束条件等,导致了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的不完整。信息服务体系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缺乏完善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使农民难以及时了解新发布的农业政策体系,也就不可能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行业动向,造成恶性循环。信息进村入户不够深入,部分地区县级中心站建设和运行进展缓慢。少数信息机构尚未建立,也没有运作。这是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主要原因。
3.2 农产品管理网络系统不稳定
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交易,拓展销售渠道,降低中间成本。对农民而言,产品销售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但是,目前农村经营网络体系尚未系统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农民个人产品难以联网。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数字素质有限,数字信息处理能力较低。很难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其产品的自主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跟不上,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产业的运营模式接触较少,居民不愿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其次,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规模。我国农村居民相对分散,农村物流比城市物流更易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农村物流的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制冷和冷冻技术相对落后,在炎热天气下农产品难以长距离运输,导致大量农产品被消耗在物流中。最后,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多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是提供农产品种类和信息不足的综合性产品,专业的农业移动互联网( APP )产品较少,使得消费者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农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电子商务平台上农产品的购买。
3.3 数字鸿沟巨大
从现阶段城乡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互联网复盖、光缆长度等数据来看,我国城乡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居民的上网设备远远少于城市居民。居民。此外,农村居民在接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无论是在就医、日常出行还是教育等方面,都较少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便民服务。他们很少使用互联网渠道,因此农村居民很难体验到互联网介入生活的便利。农村居民大多利用互联网进行基本通信和娱乐,而城镇居民则开始广泛使用数字公共服务来提高生活质量[[3]]。乡镇之间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严重阻碍了数字乡村建设。
4.“互联网 农村”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正处于信息化与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要牢牢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把互联网技术与农村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发展适合农村发展的“互联网 ”模式,推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
4.1 “互联网 农村生产”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生产相结合,扩大农村生产规模,提高农村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一是构建基于lsquo;北斗rsquo;定位的一体化数字监管体系。利用在轨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移动监测平台提供的数字信息,实时监测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4]]。二是建立智能化农业生产决策系统。借助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等,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种植过程中的精准决策。三是建立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对产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确保信息能够溯源到生产、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并对各级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控。
4.2 “互联网 农村管理”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经营相结合,实现农产品数字化销售。一是弥合农村数字鸿沟,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深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定期对农民进行多形式的电子商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经营者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使用水平和技能,组建农产品产业联盟,扩大经营规模。二是完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弥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的不足,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使农产品能够快速、高效地网络化。三是促进农村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农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在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落户,以吸引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关注,促进各地农村的特色生产,从而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增加。
4.3 “互联网 农村公共服务”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村公共服务相结合,将增加农村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质量。一是结合互联网打造以农村居民日常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农村居民利用移动互联网( APP )进行购票、水电费支付,鼓励居民进行线下购物和网上购物的数字支付。二是营造农村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全复盖,注重农村教育质量,通过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三是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另一方面,构建互联网 医疗平台,让农村居民体验网上咨询、预约编号等数字化医疗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4.4 “互联网 乡村社会治理”模式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村社会治理相结合,提高政务透明度,从而实现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是建立积极互动的农村居民自治制度[[5]]。推进村务和党务在线公布,使居民能够实时了解政府工作过程,探索居民参与在线交流和议事的模式,加强居民参与各项重大决策。二是实现农村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建立人口信息、市场监管、资源信息等网络平台数据库,加强对农村社区的监管,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农村社区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居民在线反馈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反馈平台,加强居民对村干部工作作作风和效率的监督,实现乡镇政府工作的廉洁透明。
5.结论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引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要想快速、良好地完成数字乡村建设,就必须克服建设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信息进村入户,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素质,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农村全面融合,打造'互联网 农村'的多种模式,逐步在农村实施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1]Sun Jinping. Talking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villag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30(24), 245-246.
[2] Wu Yiyu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lemma and path of Jiangsus digital rural construction.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 47(24), 259-261.
[3] Su Hongjian. The foundation, problems and thinking of digital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China. City. 2019, (12), 13-22.
[4] Fang Yi, Li Fan, Jin Ming. Research on digital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holistic governance. E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英语原文共 5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59773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饮用水微生物群:一个全面的时空研究,以监测巴黎供水系统的水质外文翻译资料
- 步进电机控制和摩擦模型对复杂机械系统精确定位的影响外文翻译资料
- 具有温湿度控制的开式阴极PEM燃料电池性能的提升外文翻译资料
- 警报定时系统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调查驾驶员信任的差异以及根据警报定时对警报的响应外文翻译资料
- 门禁系统的零知识认证解决方案外文翻译资料
- 车辆废气及室外环境中悬浮微粒中有机磷的含量—-个案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ZigBee协议对城市风力涡轮机的无线监控: 支持应用软件和传感器模块外文翻译资料
- ZigBee系统在医疗保健中提供位置信息和传感器数据传输的方案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器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光伏并联最大功率点跟踪系统独立应用程序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