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如今,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便利性和广泛使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据2020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电子产品废弃物检测》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总量达到了5360万公吨,并且其中只有17.4%是被正式记录为适当收集和回收的。自2014年以来,它增长了1.8公吨,但是电子废弃物的总生产量增长了9.2公吨。这意味着回收活动不能跟上全球电子废弃物的增长速度。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发表了第一个逆向物流的定义以来,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展,在逆向物流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经济回报缓慢型,加之我国逆向物流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摸索阶段,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分别代表不同的经济利益。政府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监督管理经验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体系和渠道、消费者对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意识不强,加之逆向物流本身实施复杂,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废旧电子产品的逆向物流产生博弈行为。对于对政府来说,实施逆向物流能减少生态破坏、保护环境,从而降低治理污染的费用,有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废旧电子产品之中蕴藏着巨大的可利用资源,能起到节约资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形象和顾客忠诚度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废旧电子产品的便捷回收可以给顾客带来收益。
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了解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背景、分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的博弈、调查统计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因素、分析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运营模式的到一些结论,从而为我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提供理论建议。
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报废的电子产品数量相应的也迅速增长,这些产品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逆向物流是以重新获取价值或有效处理各种废品为目的,将产品从其消费点向前推移,有利于回收处理电子产品,减少电子产品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电子生产企业社会形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发和定性分析法,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研究背景、影响因素、运营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最终为我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提供理论建议,缩短我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模块:“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的现状”、“影响电子产品的因素调查与分析”“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在电子产品回收上的博弈” ;“不同类型企业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上应当采取的运营模式”;“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建议”。 预期目标: 1.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更及深入的了解废旧家用电器产品逆向物流的现状及特点,发现其研究意义,并且总结出合适的技术路线。 2.学习并且运用博弈论知识,采用完全且完美的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特点,从收益角度,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 3.利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具体因素。 4.根据前面的研究,为我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提出建议,促进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发和定性分析法,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研究背景、影响因素、运营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了解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现状、背景,思考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研究路线、了解逆向物流、电子产品回收特点,对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综述、价值分析。 其次,利用博弈论知识,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且进行分析(包括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依据来源于:走访企业相关从业人员、查阅文献、搜索政府相关网站了解政策。 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对影响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前面的分析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
4. 参考文献
[1]stock j r. reverse logistics, oak brook, i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ak brook, il, 1992. [2]谢国静,王杰,王佳.逆向物流的正向化方法研究.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5, (04): 19~21 27. [3]何明珂. gb/t18354.2001.国家国内贸易局, 2001. [4]johnson b. facility modeling for recyclability: cost benefit analysi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eee, 1993. 1.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4周,收集相关资料,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 2.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5-8周,前期研究 3.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9周,开题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