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供应链低碳优化设计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2-03-16 20:17: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为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科技的发展也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科技产品的生产及使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享受现有的高质量生活,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急剧增多,以及哥本哈根会议召开所引发的人们对环境危机的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对政治和经济议程的影响日益突出,大部分的公众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认识到他们的责任,开始准备采取行动对抗全球变暖。低碳一词猛然间成为社会及公众探讨的热点词汇,诸如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技术和低碳世界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制造企业实施低碳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由于产品制造始终是面向消费者的,在当今低碳需求的大背景下,用户需求仍作为产品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不容忽视。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库存销售到用户使用、维修服务、回收再利用、废弃处理,其供应链的全过程每一环节都渗透着节点用户的需求。当今社会,企业要想获取市场竞争力,既要考虑尽量满足供应链各节点的用户需求,又要适应低碳的大背景,因此,供应链节点企业对产品实施创新改进设计至关重要。

虽然现在低碳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同,研究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发展,但针对具体产品如何进行创新设计,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方法。创新设计的重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提高产品的低碳绩效。其中,解决设计制造中的各类冲突尤为关键。

QFD理论致力于系统、全面获取用户需求;TRIZ理论则面向技术冲突提出消解冲突的创新设计方法。另外,对于产品整体低碳绩效的提升,还需要对产品模块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对模块进行单独功能配置,以实现模块绩效的提高来提高产品的整体绩效。

因此,以各相关创新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产品供应链节点的用户需求,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低碳优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对相关企业的实地调研,运用问卷调查、QFD、TRIZ等先进理论方法,研究出系统、全面的低碳设计方法,力争适用于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课题主要通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综述国内外低碳设计的研究现状,得出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分析思路,阐明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另外,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原始用户需求,采用科学的资料收集方法,用两种编码方式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全面、系统的用户需求项。对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将其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排序,以便指导后续的创新设计。在获取用户需求信息后,将先进创新设计理论优化结合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低碳优化设计方法论,以互相弥补不足,从而将整体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在初步优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模块的优化,以保证产品更好地适应用户需求。最后,课题以一具体产品为案例,验证所构建的低碳创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其他同类产品提供创新设计的参考,具有一定的显示价值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本文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实际调查数据与专家经验,围绕产品供应链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1) 理论研究配合实证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 高洋. 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2.

[2] 刘征,顾新建,潘凯,杨青海. 基于TRIZ的产品生态设计方法研究融合规则和案例推理[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3(48): 436-444.

[3] 刘征. 机电产品环境设计意识及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3.

[4] 耿凯阳. 基于 QFD 的模块化系列产品绿色设计方法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

[5] Twiss B. 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urth edition[M].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2.

[6] Barabba V,G Zaltman. Hearing the Voice of the Market Comp[M]. Advantage Through the Creative Use of Market Info. Boston:Harvard B.S.Press,1991.

[7] 李敏. 基于QFD、TRIZ、AD的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模型及工程应用[D].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0.

[8] Cohen Lou.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5.

[9] 李敏. 基于QFD、TRIZ、AD的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模型及工程应用[D].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0.

[10] Cristofari, M., Deshmukh, A. and Wang, B. Green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J]. 1996, July23-25,Cleveland, Ohio,297-304.

[11] 郭伟祥. 绿色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与方法研究 [ D ].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71 ~ 78.

[12] 刘彦宾,莫新波,李永广. 基于QFDE 和TRIZ 的绿[J]. 电子质量, 2009, (3): 1-5.

[13] 耿凯阳. 基于 QFD 的模块化系列产品绿色设计方法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4] 高洋. 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2.

[15] 陈旭晖. 集成 TOC/TRIZ/Fuzzy 的产品概念设计的形式化方法的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0.

[16] 姚海,金烨,严隽琪.产品功能需求的定性及定量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5):191-198.

[17] 李阳.基于CBR、TOC和TRIZ的绿色设计模型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 2012.

[18] 高洋. 基于TRIZ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2.

[19] 柳卿. 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实现机理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1.

[20] 耿凯阳. 基于 QFD 的模块化系列产品绿色设计方法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1] G. S. Altshuller. Suddenly the Inventor Appeared [M].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1994.

[22] G. S. Altshuller. The Innovation Algorithm:TRIZ,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Creativity [M].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Inc., Worcester, 2000.

[23] Pin SC, Haron F, Sarmady S. Applying TRIZ principles in crowd management [J]. Safety Science, 2011, 49(2):268-291.

[24] 龚静. 基于TRIZ的汽车制造企业供应物流优化研究[D]. 东北: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5] 刘志峰,杨明,张雷. 基于T RIZ 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设计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 21(7): 852-859

[26] 耿凯阳. 基于 QFD 的模块化系列产品绿色设计方法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7] 刘征,潘凯,顾新建. 集成 TRIZ 的产品生态设计方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11): 72-77

[28] 高立新,张建宇,胥永刚.基于CBR和RBR混合推理的齿轮箱智能诊断技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0, 36(9): 1174-1180

[29] 黄伟,朱龙,侯亮. 基于专利与TRIZ集成的产品创新与优化设计[J]. 机电工程, 2011, (7): 227-235

[30] 李阳.基于CBR、TOC和TRIZ的绿色设计模型研究[D]. 浙江:浙江大学, 2012.

[31] 李阳,陆林侦,胡树根,王耘,宋小文. 集成CBR、TOC 和TRIZ 的产品快速绿色设计模型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2, 31(12): 1927-1932

[32] 彭慧娟. 基于TRIZ/VE的产品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D]. 广东:广东工业大学, 2013.

[33] 刘志峰,高洋,胡迪,张敬东. 基于TRIZ与实例推理原理的产品绿色创新设计方法[Z]. 合肥工业大学,2011.

[34] 李敏. 基于QFD、TRIZ、AD的机械产品设计过程模型及工程应用[D].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0.

[35] 陈旭晖. 集成 TOC/TRIZ/Fuzzy 的产品概念设计的形式化方法的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0.

[36] Chang M T, Yeh C H. An innova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bamboo injection molding by using TRIZ and Taguchi method[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2012, 29(7): 454-465

[37] 彭培洵.整合专利地图、Kano模式与TRIZ演化趋势之研究以产品床型设计为例[D].台湾:明新科技大学,2010.

[38] 杨育,杨洁,王小磊.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设计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8-16

[39] Frank Q Hillbrand C, Schwarz M. Simulation based automated design to cost of structurally complex products[C]//Proceedings of DESIGN 2012. Dubrovnik, Croatia, 2012: 435-444

[40] RUSSOA D, REGAZZONIB D, MONTECCHI T. Eco-design with TRIZ laws of evolution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9:311-322

[41] FRESNER J, JANTSCHGI J, BIRKEL S, et al.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 as option generation tool within cleaner production project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0, 18(2):128-136.

[42] KREMER G O, CHIU M C, LINCY, etc. Application of axiomatic design, TRIZ, and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to develop innovative designs: a locomotive ballast arrangement case study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2, 61(5-8):827-842

[43] 鲍宏. 锻压机床碳足迹分析与低碳设计映射方法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3.

[44] 鲍宏,刘光复,王吉凯. 采用碳足迹分析的产品低碳优化设计[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3, 25(2): 264-272.

[45] 鲍宏,刘光复,王吉凯. 面向低碳设计的产品多层次碳足迹分析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 19(1): 21-28.

[46] Chih-Hsing Chu, Member, IEEE, Jack, C, P, Su, and, Yuan-Tsung, Chen. A Concurrent Approach to Reduc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t the System Design Stage[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9(3): 482-495

[47] 杨育,杨洁,王小磊.基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设计方法[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6(1):8-16.

[48] 施洪涛. 碳排放约束下的供应链网络优化的研究 [D]. 东华大学:施洪涛, 2014

[49] 陈大鹏, 王国红. 基于生命周期碳排放的供应链低碳化问题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0] 尹瑞雪. 基于碳排放评估的低碳制造工艺规划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 2014.

[51] 赵道致, 刘姣, 焉旭. 低碳供应链减排及生产优化策略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6(5): 53-57

[52] Jong-Sung Song, Kun-Mo, Lee.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product design system based on embedded GHG emissions [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 (54): 547-556

[53] 袁晓丽,王长琼. 考虑碳足迹的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8(2): 437-441

[54] 徐锋, 顾新建, 纪杨建, 祁国宁. 基于低碳约束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研究 [J]. 机械工程学报, 2013, 49(7): 77-81

[55] Bovea M D, Perez-Belis V. A taxonomy of eco-design tools for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nto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2, 20(1): 61-71

[56] Chiu MC, Chu CH. Review of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 from life cycle perspectiv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2012, 13(7): 1259-1272.

[57] 鲍宏,刘光复,刘志峰,卞本阳. 产品多粒度层次低碳绩效分析方法[J]. 中国机械工程, 2013, 24(17): 2390-2397.

[58] 刘征. 机电产品环境设计意识及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 2013.

[59] 阴旭光. 制造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与评价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60] Sun CC.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by Integrating Fuzzy AHP and Fuzzy TOPSIS Methods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0, 37(12):7745-7754.

[61] Pandey D, Agrawal M, Pandey J S. Carbon footprint: current methods of estimation[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1,178(1-4):135-160.

[62] 刘征. 机电产品环境设计意识及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 2022-2022学年第1学期,第15-19周,收集相关资料,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

2.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5-8周,前期研究

3.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9周,开题

4.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0-12周,论文初稿

5.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3-15周,论文二稿

6.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6-17周,论文正稿及准备答辩

7. 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8周,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