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的背景
2009年,物流业成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的第十个产业。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产业正在从传统的物流运营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物流运作模式转型升级,改变了目前的商务模式和生产模式,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产业占据了不可或缺的行业地位。“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国家对物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多,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因此我国整体物流总额不断增长,整个物流行业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持续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物流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行业能源消耗量大,运作效率低,区域物流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区域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的协调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典型的经济集聚区域作为核心力量向外围辐射,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区域内部也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对“江浙沪”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从物流业生产总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业从业人员、货物周转量等几个方面对江苏省内13个地级市、浙江省内11个地级市、上海市共25个城市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
(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江浙沪”区域物流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其中包括2016、2017年两年的各地级市的物流业效率,根据测算结果对比分析各城市效率水平以及观察区域内效率空间分布特征,并检验其是否存在空间效应。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物流产业效率评价的文献,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在此依据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统计分析江苏、浙江、上海三地区物流产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采用经典的dea理论模型对区域内25个城市在2016、2017年两年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测算,找出影响区域物流产业效率水平的可能因素,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因素是否对物流产业效率产生影响及影响程度,并根据效率测算结果中出现的区域不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及相关对策。
首先,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模型,查询各城市统计年鉴,搜集有关数据,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补充、整理各项资料。
其次,进行效率测算,利用dea模型测算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对比分析各地区物流产业效率高低。
4. 参考文献
[1]董锋,徐喜辉,韩宇.低碳约束下的我国省际物流业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5):86-91.
[2]俞佳立,钱芝网.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8,38(08):108-115.
[3]李健,田丽,王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空间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8):67-7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 1.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4-6周,前期研究,加大文献阅读,确定论文框架
2.22.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7-8周,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
3.23.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9-10周,毕业论文初稿提交
4.24.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1-15周,毕业论文终稿提交
5.55.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6周,提交论文,参加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