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本项目旨在从文化传播的接受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翻译策略的变化,从历史流变角度出发,探究翻译变化的趋势,从而探究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并继续深入挖掘翻译策略变化的原因以及西方人对中国文化态度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国译者以外国人更接受的翻译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融合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色彩,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从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为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实践指导,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聚焦中国特色”的号召,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的平等对话。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归化和异化的提法衍生于德国哲学家、翻译家施莱尔马赫(1768-1834)在1813年发表的论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中说过的一段话:‘译者要么尽量不打扰原文作者,让读者靠近作者;要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让作者靠近读者。’(Eitherthe translator leaves the autho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moves thereader towards him;or he leaves the reader in peace, as much as possible,andmoves the author towards him)”(Scheiermacher,1813)而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奴蒂(Venuti Larence)也对阐述异化和归化的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于 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首先提出了“ 异化”和“归化”的 说法。韦奴蒂认为,异化的关键是 “retainingsome 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Larence,1995),即 “保留原文中异域的东西 ”, 而归化是“minimize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Larence,1995) ,即 “尽量减少异己文本的陌生性 ”“在他看来 , 归化翻译带贬义 , 它起到巩固目的语文化规范的作用 , 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 , 而异化则能尊重源语文化 , 可以抵御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 , 反对文化上的自我欣赏和文化帝国主义 , 维护他民族的地缘政治 , 从而遏制文化霸权主义 。”(袁晓宁,2010)根据袁晓宁的总结,“一般说来 , 所谓归化指的是源语的语言形式 、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 , 这种归宿包括了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 , 译者应以‘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 , 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 。”“所谓异化 , 就是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 ,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 ,”(袁晓宁,2010)“Domestication is TT-oriented and free 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 is ST-oriented, literal translation.”(Shi Mei,2019)则说明了异化和归化在原文和译文的侧重点不同,异化翻译更关注与原文贴近性和原文读者,而归化则关注译文的可理解性和译文读者。作者也进一步解释了异化归化策略和文化的关系,“In fact, the disputing point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is how to deal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target language. Foreignization think should keep the source language culture,and domestication are advocat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instead of thesource language culture. ” (ShiMei,2019)这说明异化更贴近源语文化而归化更贴近译入语文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归化是指让译文更接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减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障碍,改造异质文化的表现方式使其融入目的语。而异化则是保留源语的异质文化风格和语言标志,减少翻译过程对源语文化内涵的加工和变形。 关于异化和归化与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有学者提出“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孙致礼,2002)而袁晓宁认为“意译和直译是具体的翻译方法 , 它们不仅涉及语言层面 , 也涉及文化层面”“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态度取向或称作翻译策略 , 不是具体的翻译方法 , 同样也涉及语言和文化 , 并且还涉及语言转换背后所发生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意识形态 、话语权力等方面的问题 。”(袁晓宁,2010)我认为袁晓宁是说法更加客观综合,考虑到了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多种因素。我认为以异化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是比具体的翻译方法更广泛的范畴,译者在决定翻译态度后,在宏观翻译策略的指导下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具体翻译方法。 而在英美主流媒体中,作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不是单一绝对的,往往是两者并存的。 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适合不同的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二者辩证统一。韦奴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就提出过二者是二元共存关系,而不是二元对立关系。黄艳春提出了“异化归化辩证连续体”,见图一。
图一 异化归化辩证连续体 针对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的相关研究现状,可以总结了为以下几个特点。 (1)目前在中国文化翻译策略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与中国特色流行词汇有关,且以“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为主流。任文教授写到:“在论及文化外译原则与翻译策略的著述中,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坚持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以我为主’原则,呼吁保留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追求最大限度地展现真实的中国形象;受此思想指导,必然是‘异化’主导的翻译策略。另一种观点则强调尊重译介规律,更多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更倾向于采用‘归化’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任文,2017) (2)在关于中国特色词的翻译研究中,关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词翻译的占的比例较小,但已有一定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借鉴启发意义。许多学者先后对外刊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做过研究,以往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三个特点:一、语料范围集中。主要集中于《纽约时报》《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经济学人》等主流西方媒体。二、重视对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的总结。主要采取的翻译方法有音译加注释、按中文字面形式直译、直译加注释、音译不加注释(顾静,2005)。前人的研究在此方面的结论达成一致:西方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主要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倾向。缺乏从异化归化的辩证统一的角度,对翻译策略的变化做出对比研究。 (3)在广泛阅读文献后我们发现对外刊关于中国特色词语翻译的研究多停留在翻译策略和翻译倾向本身,缺乏对变化发生的深层次原因的系统总结。而且,对主要原因的总结未能达成一致。经过查阅文献,我将已有对相关原因的研究归结于一下几个角度。一、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对立的角度。范勇也在也指出“新闻写作者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解释或意译时,一方面会有意或无意地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立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可以迎合美国读者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如反共传统、国家利益、基督教教义等)。”(范勇,2010)二、西方新闻报道的修辞风格和新闻写作传统。以引语方式出现的中国词汇往往以异化手法译出,这体现出作者的专业性和对中国事物的精通。(范勇,2010)三、美国新闻的阅读对象。但以往研究对西方主流媒体针对的是中国读者还是西方读者存在争议。如,顾静认为西方主流媒体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是考虑了懂英文的中国读者这一受众。(顾静,2005)四、英语语言发展规律的角度。如徐洁指出,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尽可能地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以原汁原味的异国情调方式翻译出来,让外国读者真正感受到中国文化。(徐洁,2014)五、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六、还有学者从美国人的创新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方面探究原因(丁夏林,2008)。以上对原因的总结有利于后期对其的梳理、分类和筛选。有学者认为英美主流媒体作者选择异化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学者认为是中国国力的上升,有学者认为是西方报刊的写作传统。后续我将对主要原因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有关在通过翻译传播我国文化的问题上,选择的翻译策略以异化和归化为主,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传播中国文化目前已有的对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的翻译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翻译策略变化及其相关原因方面仍存在继续探究的空间。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寻找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的翻译变化,找到变化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中国译者提出启示。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
2、对比研究法
4. 研究创新点
(1)不同于以往研究,从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翻译策略的变化为切入点,从历史流变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解读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文化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加深的现象。
(2)我们能够从中进一步分析产生上述变化其背后较为深层的原因,包括跨文化语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文化在西方认可度的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等。
(3)这些变化启示中国译者,西方主流媒体在翻译中国特色流行词汇时大胆创新,顺应了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 体现了对异质文化的尊重。因而,我们将对中西对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的翻译进行对比,提出针对性建议,从而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占据主动权,“讲好中国故事”。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9年3月-2019年5月:
理论准备阶段:梳理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西方主流媒体中中国特色流行词汇的翻译的研究现状有初步的了解,整理现有文献。为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