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中的爱情幻灭——以《阔少爷》、《牛皮糖》和《冬之春梦》为例开题报告

 2022-02-06 18:30: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研究主题: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和产品的过剩,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度繁荣的时代,消费主义文化兴起。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的小说中刻画了众多消费社会下的年轻人形象,他们纵情狂欢,享受这物质极度繁华的年代,但同时,由于精神信仰的缺失,他们的精神世界也陷入了迷茫之中。菲茨杰拉德笔下年轻人梦想的幻灭是常见的主题,提醒人们表面繁荣的社会之下所潜藏的精神危机,而爱情作为菲氏笔下另一个常见的主题,通常代表年轻人的青春梦想,因此,爱情的幻灭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研究对象:除了菲茨杰拉德久负盛名的四部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也同样不乏优秀之作,然而在菲氏过世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的短篇小说的价值才逐渐被挖掘出来,实现了商业小说传统身份的转变。菲氏的短篇小说作为长篇小说的试炼场,其中有很多相似的人物构成与情节转折,但是,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正如菲茨杰拉德本人曾经讲,他创作所有的短篇小说都如同创作长篇小说那样认真,力图每一次都带给读者新的内容。《阔少爷》、《冬之春梦》作为短篇小说中公认的八部名篇之二,其研究的价值毋庸置疑,而另一篇短篇小说《橡皮人》同样受到了批评家的肯定。这三篇短篇小说都描绘了在消费时代下,主人公爱情梦想幻灭,进而无可避免的陷入了空虚迷惘的生活状态之中,但是又互为补充,展现了东部传统上层阶级、南部下层阶级以及出身中西部下层阶级后来成功跻身东部上流社会的三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能够表明无论阶级如何、地域如何,身处于消费社会的个人总免不了在时代的挟裹下奔向同样难以挽回的命运,诚如主人公难以避免的爱情悲剧一样,终究美梦难圆。因此,正如我们所见,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年轻人总是那么的忧伤,精神的迷惘与空虚成了消费社会下永恒的主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借助爱情的幻灭研究表面欣欣向荣的消费社会下实则掩藏着年轻一代的不安与迷惘,并分析其成因。

(二)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确立研究方向,并将其作为接下来研究的参考资料。

内容分析法:通过仔细阅读《阔少爷》、《冬之春梦》和《橡皮人》三篇小说,分析总结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的爱情隐喻、探究消费社会下其爱情破灭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以三位主人公的爱情为切入点来分析消费社会下年轻人的精神迷惘,将爱情的幻灭与消费社会结合起来,通过爱情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消费社会特征,为从消费主义视角研究菲氏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9年12月30号之前完成论文开题以及文献综述。

2020年1月10号之前,完成论文大纲。

2020年2月10号之前,完成论文初稿。

2020年3月30号之前,论文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