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奇埃《半轮黄日》对阿契贝后殖民创作理念的传承开题报告

 2022-02-02 22:02: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非洲曾经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非洲英语文学是非洲文明的重要载体。非洲许多作家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不少作者的作品发行量已近百万。迄今已有四位非洲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英语文学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和译者的关注,而且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中非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非洲英语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和译介正在慢慢崛起。非洲英语文学具有本土表征、流散表征和混杂性表征(朱振武 2018),使之区别于其他英语文学,进而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本土性特点及其对于非洲梦的构建,对于我们“讲述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读阿迪奇埃的《半轮黄日》和阿契贝的代表作品,发现《半轮黄日》中阿迪奇埃的创作理念与阿契贝后殖民思想的共通之处和传承之处,进而分析非洲英语文学对“非洲梦”的构建产生的作用,为我国“讲述中国故事”提供经验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文本细读法: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分析两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想。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书籍和文献归纳整理阿迪奇埃代表作《半轮黄日》对阿契贝后殖民创作思想的传承之处,并根据两人的创作共性总结出非洲英语文学对“非洲梦”构建所作出的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从“两家独大”的英美文学,到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正在蓬勃发展并迅速传播。然而,同样作为英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英语文学在国际上和我国受到的关注明显不够。国内对于非洲英语文学的研究也趋向于诺贝尔奖得主或国家大奖得主。然而,作为“第三世界”同盟,非洲近代以来摆脱殖民霸权和走向振兴的路线与中国有诸多相通之处,研究非洲英语文学的特征对于我国进一步认识、了解非洲有着巨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双方开展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合作。“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和“阿契贝的接班人”阿迪奇埃正是研究非洲英语文学后殖民时代发展特征的有力切入点。国内关于阿契贝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和译介已初具规模,对其后殖民思想的分析总结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之中。但有关阿迪奇埃及其代表作《半轮黄日》的研究数量要少很多,对于其传承后殖民创作精神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便在于系统阐述《半轮黄日》对前人讲述非洲故事的传承和创新之处,以期为国内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9.11-2020.1 仔细阅读阿迪奇埃《半轮黄日》的英文原版和中译版,总结整理该作品中阿迪奇埃对于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生活的描写及深意,以及对于尼日利亚内战的反思和对历史进步的思考。

2.2020.1-2020.2 研读阿契贝的《瓦解》、《神箭》、《人民公仆》和《荒原蚁丘》,重点阅读并分析《瓦解》中蕴含的后殖民创作思想。

3.2020.3 结合搜集到的文献,整理阿迪奇埃对阿契贝在后殖民创作中的精神内涵的传承和创新之处,并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