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目的论是研究翻译的一种新方法,它开始于对对等的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将行为理论和翻译过程相结合。该理论认为源语文本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开放实体,是译者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如何选择信息来传达原文本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这正是目的理论所体现的指导作用和意义。目前,针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专门研究理论虽然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并得到初步发展,但理论支撑还是不够细化和深入。语言风格则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翻译理论必须涉及和探讨的一个方面。所以,从理论层面,在目的论的引导下,探讨再现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很有必要且能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2.实践意义: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行为,任何翻译理论都要运用于实际翻译行为和过程中才能称得上有价值的理论。本课题将着重于英语儿童文学汉译中语言风格的再现,以期结合《爱丽丝漫游仙境》中译本的翻译实例,更好地指导译者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能以目的论为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的语言风格能最大程度地与原文的相统一、融合,同时在目的语中满足某种目的。但是,语言风格的再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再加上儿童文学特殊的读者群。虽然,本课题的研究并不是有多全面或彻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能为译者们提供实践指导,也有助于提醒译者加强自身综合修养,创造出能最好体现原作风格的优质译作。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国内外研究对比总结出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及准确定义和具体表现形式,为译出原作品的语言风格打下理论基础,指明译改方向;
2.通过目的论相关研究学说,证明其对于再现原文本语言风格的指导性作用,以及语言风格再现的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研究,对课题内容形成基本认识,理清思路。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切入点创新:我国学者已逐步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问题及其语言风格,也有不少学者研究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与作用。但是现有研究中,少有从目的论角度具体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再现这一主题。所以,在目的论视角下探究再现儿童文学原文本语言风格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本课题中还融合了国外对于翻译中语言风格转换的研究,增添一些创新之处。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 2013年11-12月: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基本研究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 2014年1-3月:与导师交流指导,确定关键议题、主要内容和方向,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