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看得见与看不见,黑与白,锁链与自由的对比,希望对矛盾意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并揭示全文的主要冲突,进而揭示全文主题:黑人在备受歧视的美国,要经历种种磨难才能认同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借鉴艾里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主动借鉴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同时又能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仅凭这一作品,艾里森就确立了自己在黑人文学乃至整个美国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这部小说在1932年刚一出版,立刻受到英美评论界的普遍赞扬。有人称它是自己一辈子读到过的最佳美国黑人小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全书用第一人称口述,语言既口语化又形象化,有个美国评论家认为,从马克吐温以后,还没有一个美国作家能够再创造如此丰富、幽默的口语。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德尔摩施华兹甚至认为现有的文学评论语汇用来评论本书都不免显得肤浅与浮夸。在本书出版13年之后,美国的主要书评周刊《图书周刊》邀请200个作家和评论家投票选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的最优秀的美国小说,大家一致选中了本书,可见其影响之大。
《看不见的人》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道德悲剧。作者艾里森在小说中从一个疲于奔波的美国黑人青年的真实感受出发,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的压迫与蔑视已上升为无视其存在,使得处于各种不同地位的黑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丧失了自我以求融入白人社会,而最终陷入无形的境遇,小说中的动态和静态描写也渲染深化了这一主题。主人公通过探索自我的艰辛历程,确立了黑人只有遵从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黑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道德秩序,才能在白人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我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进入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隐形人》一书的矛盾意象分析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种种意象达到突出主要冲突以及主题的目的。
研究计划:
4. 研究创新点
从三大部分详细分析了这篇小说的矛盾意象以及其对突出小说主要冲突以及主题所起的作用。
揭示了黑人备受歧视的种种状况。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