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Family Ethics in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开题报告

 2021-08-08 22:00: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自传性最强,表现华裔移民母女关系最为深入和感人的作品。本文从家庭伦理观着手,分析了中美家庭伦理观在爱情、婚姻、教育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重重矛盾与冲突,但最终走向和解,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同时体现了中美文化的融合以及对我们探索中华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共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术界关于《接骨师之女》研究的专著比较少,学者CarolCujec的发掘记忆,重构历史(ExcavatingMemory,ReconstructingLegacy,2003)对《接骨师之女》的主题思想进行了分析。BellaAdams的作品《谭恩美》(AmyTan,2005)详细分析了谭恩美近几年的作品(其中包括《接骨师之女》)。另外还有一些对《接骨师之女》进行研究的期刊,例如HilaryWilliam的《哦,妈妈:美国华裔小说:接骨师之女》(Oh,Mama:Chinese-AmericanFiction:TheBonesettersDaughter,2001)等。另外,《纽约时报》的一位书评人南茜维拉德盛赞《接骨师之女》的结构,将此书比喻成精雕细刻的象牙球,一层镂空里面还有一层,如此层层不穷,构造非常精巧。

然而国内对于《接骨师之女》的研究已经向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对于主题思想的研究有张洪伟、冯晔、蔡青的沉默的破译-《接骨师之女》的沉默主题;俞珮靓的丧失与重建论《接骨师之女》的身份主题。对于母亲形象的研究比较多,有常燕的《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形象解读、盛周丽的漂泊-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形象解读;研究母女关系的有陈爱敏的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谭恩美的新作《接骨师之女》解读。对于叙事手法的研究有蔡青的额破译数字的密码-解读《接骨师之女》。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们运用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这部小说。例如运用后殖民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的有石聿菲的打破沉默之枷-《接骨师之女》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进行研究的有王静的《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主义解读;还有从新兴的流散视角分析作品的有晁婧的《接骨师之女》的流散者身份构建、李琼的流散者的困惑与追寻等。另外,对于《接骨师之女》这部小说的文化研究视角处于起步阶段,从跨文化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的有庄恩平、郭晓光的从文化融合到多元文化的转向-从跨文化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接骨师之女》作品中蕴涵了浓厚的家庭清洁,因此本文从家庭伦理观着手,梳理传统儒家伦理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嬗变,从矛盾与冲突到最终的和解与共存,彰显了华裔后代期望中美文化趋于融合的美好憧憬。

计划:

(1)准备阶段2014年11月1日~12月31日搜集资料,定题,完成论文提纲,提交任务书和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特色之处在于从家庭伦理观着手,多方面探究了母女关系、人物形象、个人价值观、身份主题等,从而梳理了中美家庭伦理的不同,以及表达华裔后代对中美文化相融合的美好愿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