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孤雏》中的共同体表征开题报告

 2023-08-31 09:31: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文献综述

《我辈孤雏》是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于200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英国有名的大侦探克里斯托弗班克斯为了寻找儿时神秘失踪的父母而在中日交战时期重回童年居住过的上海。瑞典文学院将石黑一雄的创作母题归纳为:时间、记忆和自我欺骗,这也是贯穿《我辈孤雏》的线索。此外,由于作者本人的东西方双重教育背景,他对两种文化既有部分认同,又有某种程度上的疏离,这就导致了他笔下的主角多承载着其本身的流散视角来观察世界、评价历史,而有关《我辈孤雏》的研究也多聚焦在身份认同上。

解构主义认为,我们对自身和所在世界的体验产生于我们所讲的语言,由于所有的语言都是一个不稳定、含混的意识形态竞技场,因此,我们自己也是不稳定、含混的意识形态竞技场。我们许多人有关稳定身份的自我形象实际上是是我们与自己的文化串通共谋的产物。因为,现实中高度不稳定和碎片化的文化也希望将自身看作是稳定和统一的。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身份,因为“身份”这个词暗示着我们是由一个单一的自我构成的,但事实上我们却是多数和分裂的。然而,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语言将我们文化的意识形态冲突内在化,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应”的方式。这就是说假如我们找不到这样的方式,就意味着身份的“丧失”,在面对过去那些“支离破碎的经历”时就无法释怀,必欲加以“求证”方能心安。小说的主人公班克斯正是在不断追寻所谓的文化碎片以寻求身份认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1、分析文章中各主体情感上的孤独感是什么、来源何处;2、探究小说中不同个例在时代的洪流下寻找“归宿感”或成功或失败的过程后作者想传达的价值观;3、总结文本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正向引导。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搜索资料: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资料检索能力,从而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了解了作者的履历、创作风格、写作理念以及时代背景,在整体上对目标文本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主题认知。经过文本细读后,大量阅读前人对目标文本和同作者的其他作品的解读,对目标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文献研究:广泛搜集、研读文献,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输出的情感观点;从所收集的文献中总结出所用的理论视角,为自身研究文本的理论视角提供借鉴;关注文献中对“孤独感”和“归属感”的理解,做好文献综述。

撰写论文:根据对目标文本的研究分析,从共同体表征视角切入,总结作者本人的情感价值取向,指出其的普世意义,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完成英语论文。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 经过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2. 细读了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的《我辈孤雏》(when we were orphans),并进行整理分析;

3. 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包括图书馆里书籍和网上期刊杂志及导师提供的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寻找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