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erences between AI Translation and Human Translation:taking lyric proses as an example开题报告

 2022-05-30 21:46: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人工智能翻译分为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人工智能翻译理论是研究人脑进行语言学习和语言翻译或转换的科学。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是根据人工智能翻译理论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计算机智能翻译的技术。旨在指导计算机翻译技术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翻译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理论在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工作宗旨都是完成双语间的转换,而目前市场上的各类人工智能翻译软件尚未能满足人们对译文可靠准确的要求。

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是一种高级的机器翻译,俄罗斯科学家Petr Smimov-Troyanskii(1930s)说道“机器翻译是由一个掌握源语言的编辑者依据句法功能将词汇转换成其基本形式,再由机器将基本形式构建成目标语言中的等价序列,最终文本会经由第二个精通目标语言的编辑者进行修改。”基于此种工作原理的人工智能翻译在本质上缺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剖析,它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

在文学翻译中,人工智能翻译的译本往往线条生硬,无法自圆其说。其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本身对于原文作者情感或想法缺乏理解与思考。例如,散文翻译仅仅做到翻译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要传达出原文的意境、气韵和情感。因此翻译过程是译者对译文的“选择”。翻译中译者是主体,翻译是原作所呈现的世界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动的整体,是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意蕴、情感的基础上,把自身主体感受融入到译文中去,实现译文和原文的自然融合(谢媛媛,2015)。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往往是人工智能翻译无法彻底取代人工翻译的根本原因。

对于人工智翻译和人工翻译抒情性散文存在的差异,目前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较少。但据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人工智能翻译仍需扩充人工翻译语料库并大量汇集收录再加以对原文进行多重模糊比对(蒋跃,2014)。近几年,虽然人工智能翻译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它只能解决低级的单词、句法、逻辑问题,并不能满足人类对译本会意准确、信息可靠、传达无误的更高要求。人工智能翻译本身存在的翻译技巧上的不足和对原文作者、背景、情感理解的缺乏使其很难脱离人工翻译独自完成文学译本的翻译。基于此,本课题以抒情性散文翻译为例,以张培基《现代散文选》为人工翻译范本,探究人工智能翻译及人工翻译的差异。 1.2研究目的: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及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机器翻译的弊端及其与人工翻译文本的差异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对相同文本进行翻译,达到凸显人工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重要性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

本课题以抒情散文为例,通过人工智能翻译和人工翻译的译本比较方法,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翻译的重要性进行阐明和分析。同时,本课题意在告知现代人适当取机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并学会丢弃这其中的糟粕,提高自身对机器翻译译本本身优劣的判断能力。再者,本课题研究也将高度肯定人工翻译在当今社会无法取代的地位。基于此,本课题对探究人工智能翻译及人工翻译的差异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 本课题研究内容:

2.1.1 引言。介绍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联系。

人工智能翻译的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

人工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间存在的联系

2.1.2 文献综述。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理论。

2.1.3 对比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抒情性散文文本的区别。

人工智能翻译速度较人工翻译具有明显优势

人工翻译的散文译本更加贴合作者原意且目标语言逻辑性较强

人工智能翻译根据软件的不同出现各文本类型翻译的强项分工现象

2.1.4 针对产生的区别进行总结并探究其缘由。

人工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与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翻译强调词句的堆砌而未达到结合作品本身大环境进行调整

人工智能翻译的准确性判断依据目前仍是人类,这也是机器无法完全取代人的缘由之一

2.1.5 总结。

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本质是语言间的相互转换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合理使用科技带来的效益,使科技更好地为人所用

2.2 预期目标:

本课题选用多种人工智能翻译软件对多篇现代抒情散文进行翻译,同时结合张培基《现代散文选》中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针对两种方式下译本的差异性,进而体现译者在翻译时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关键作用并据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3.1 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实证研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探究人工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抒情性散文的差异性,根据以上研究方法科学有效的体现出相较于人工智能翻译,人工翻译中译者主体性与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3.1.1 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搜集和阅读国内外有关人工翻译原理及优劣的文献,对其中的观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便于为探究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抒情性散文间的区别做基石。

3.1.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列举有道翻译、百度翻译、谷歌翻译等基于人工智能翻译的软件对抒情性散文文本的翻译,找出各自对同一文本翻译存在的差异。

3.1.3 对比研究法。将人工智能翻译的抒情性散文文本与人工翻译(张培基《现代散文选》)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两者间存在的差异。

3.2 研究步骤

3.2.1 认真阅读和检索国内外有关人工智能翻译和人工翻译相关的足够数量的文献,进而了解译者翻译与机器翻译的根本性差别。

3.2.2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阐述译者本身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对翻译抒情性散文的重要性。

3.2.3 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列举并阐述人工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抒情性散文的差别及原因。

3.2.4 根据研究人工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间的不同进而阐述人类与科技的现实关系。

4. 参考文献

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 Ahmed, S.A. et al. Impact of Related Languages as Pivot Language on Machine Transl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cent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9,7(06):1539-1546.

  2. Fang Fang. Corpus-Based Study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orks[C].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ies,Cultures,Arts and Design(ICHCAD 2019).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9:526-530.

  3. GuZhiwei. O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J].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2017,7(01):23-30.

  4. HUANG Ni(黄妮).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散射型虚构运动的翻译对比——以姚乃强译本和谷歌翻译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9,35(4):48-51.

  5. JIANG Yue(蒋跃).人工译本与机器在线译本的语言计量特征对比——以5届韩素音翻译竞赛英译汉人工译本和在线译本为例[J].外语教学,2014,35(05):98-102.

  6. LING Xin-yanLUO Gan(凌锌燕、罗淦).人工智能视角下人机翻译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5):107-108.

  7. TAO Feng(陶锋).人工智能翻译与“世界文学”[J].人文杂志,2019(08):30-37.

  8. WANG Yu-liang(王玉樑).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J]. 天府新论, 1995(06):34-38.

  9. XU Bin(徐彬). 计算机技术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05.

  10. ZHA Ming-jianTian Yu(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24(01):19-24.

  11. ZHANG Yue(张越).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彰显——以莫言《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范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90-9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起迄日期:2019年9月5日-2022年6月7日

第七学期:

(1)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

(3)1- 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4)5-14周:学生撰写、修改论文[11周:交一稿;14周:交二稿;

(5)15-16周: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6)16-17周: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建议成绩;

(7)17周: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