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efl写作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是一项基本功,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组织能力、遣词造句、语法、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efl写作规范与技巧的掌握。李恩光(2011)指出,中国学生平时在英语作文时往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来的文章普遍表现为简单句的堆砌、遣词造句错误百出,语法及表达往往出现汉语痕迹。盛行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的对比分析,以1957年robert lado出版的linguistic acrosscultures 一书为标志,运用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二语使用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负迁移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发现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语言学习困难和非得体性表达。在对比分析基础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语言学家开始采用错误分析法(error analysis)对二语学习进行研究(dulay etal,1982;corder,1974),错误分析法是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非得体性表达进行研究的理论。corder(1974)认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l2)时,根据接触到的语言材料,通过检验目的语的正确性,积极地向目标语靠近。因此,错误分析强调学习者的非得体性表达在二语(l2)习得过程中的作用。corder(1974)进一步将ea分为了五步:(1)对错误的纠正(thecorrection of errors), (2)对错误的鉴定(the identification of errors), (3)对错误的描述(the description of errors), (4)对错误的解释(the explanation of errors) ,和(5)对错误的评估(the evaluation of errors)。corder(1973)认为非得体性是学习者所使用的外语和任何一个以此为母语的人所使用该外语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自然现象,efl学习者应该利用错误的规律来指导英语的学习;从有关写作的文献中所反映的非得体性中可见,文化差异是导致母语负迁移(duncan,1953)和二语学习者在efl写作中产生非得体性表达的主要原因;lado(1957)也强调了二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提出了运用contrastiveanalysis hypothesis(cah)解释母语(l1)在二语(l2)学习阶段起到的作用;ana(2017)针对二语写作,在内容和语言综合学习(clil)的背景下对书面语的准确性进行了检测,把影响l2书面语准确性的因素分类为:句法(syntactic)、构词(morphological)、词汇(lexical)、语法(grammatical)等,并指出书面语的准确性来源于内容和语言的综合学习(clil);nadia(2014)在对efl写作的研究中发现二语学习者习惯于母语的传统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进行写作,从而产生非得体性表达;ellis(2008)则提倡错误分析法(ea)作为一种实用工具来消除l1对efl学习者的影响,找出学习者非得体性表达的原因,并针对“病症”采取“矫正”(lott,1983);而在对学生日常写作数据的分析中,作者发现了中学生英语作文的常见问题往往具有趋同性和重复性,并利用这两点总结了学生写作能力几个要素,这其中包括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英语思维。根据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的培养中,写作通常被认为是最难的环节,是考试的“拦路虎”。因此本文将借助案例分析和语料库,基于所收集数据和错误分析理论研究中学生在efl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困难,对efl中学作文中出现的非得体性和语用错误进行剖析、研究,为促进中学生提高efl写作水平提供帮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本研究以苏州第十二中学10班的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期末英语作文为文本材料,使用批改网等平台,对中学生写作习惯和常见错误进行归类、汇总、原因分析,得出这些错误从语用适当性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单词错误、语法错误、语篇错误;
2.通过对比中学生母语写作和二语写作之间由于语义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对涉及词汇、语法、句子成分和语义的知识进行梳理和解析,就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非得体性(malapropism)背后的原因做出解释;结合语言学知识与中学生英语写作实例,归纳、总结非得体性的表达所导致的写作困难和错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分析中学生efl写作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了解中学生efl写作现状;
2.错误分析法(ea):研究者通过错误分析理论的五个步骤系统地针对efl写作中的非得体性进行解释,呈现提高外语写作水平的步骤、方法。
4. 参考文献
[1] bernad, s. process approaches in esl/efl writing instruction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994(1):31-47.
[2] 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language teaching, 1967, 5(4): 161-170.
[3] dulay, h. and burt, m. natural sequences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74, 24:37-5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第八学期1-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