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文献综述):
《宠儿》(beloved)发表于1987年,发表第二年即获美国普利策小说奖(the pulitzerprize for fiction)。1993年,莫里森又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98年,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由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oprah gail winfrey)饰演女主角塞丝。2006年,《纽约时报》组织了“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的评选,125位知名评论家、作家、编辑参与了投票,《宠儿》名列第一。即使在今天,《宠儿》也依然是美国当代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以多元的叙事视角,融入了意识流、超现实等因素,以浓厚的历史意识,通过塞丝杀婴这一事件,展示了奴隶制时期黑奴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痛苦、非人的为奴生活。
“创伤”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指人们的身体因机械因素或各种外因所遭受的破坏,后来逐渐被广泛用于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学领域。宠儿作为罪恶奴隶制度遗留下的创伤的象征,人们只有在与她争斗的过程中才能够成功地正视与放逐不堪回首的过去。莫里森在《宠儿》的写作中并没有使用宏大的史诗笔法去构建黑人的历史,而是运用独到的笔触和新颖的视角,让历史上一直埋没无闻、被剥夺了发言权的黑奴个体发声,在主流历史的够隙和边缘重构了黑人的奴隶史。对黑人身体痛苦的关注,使得人们重新追溯身体铭刻的历史,在重述中重构了黑人的自我。在小说中,莫里森将非裔美国黑人奴隶制的那段历史还原为塞丝、保罗·d、贝比·萨格斯等人的个人体验,通过他们的记忆,让黑奴受凌辱和规训的身体得到历史的呈现,最终揭示了黑人女性试图走出创伤,重拾自我意识的心路历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阐述创伤理论,并对《宠儿》及创作者做详细介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
第二部分:《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创伤之路:针对《宠儿》中的三位黑人女性——贝比萨格斯、塞丝、丹芙,分别就其创伤之路进行论述与探讨;
第三部分:《宠儿》创伤的文化价值体现:揭示《宠儿》中创伤的文化价值,阐明作者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重点结合创伤理论,选取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作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展开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并借阅相关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论文的写作
研究步骤:
(1)确定选题;
4. 参考文献
1.陈晓菊,芮渝萍.论《宠儿》中“创伤”、“爱”和“社群”的双重性.《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4期
2.龚玲.追寻黑人文化之根——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宠儿》.湖南社会科学-2012第6期
3.黄宇洁,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kucssci-2006年6期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 1-4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Words in Two Ways开题报告
- 《白鹿原》中的地域文化英译看中国文化走出去开题报告
- 论球类运动新闻翻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饮食文化翻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开题报告
- 法律文本英译中法律文化自信的塑造Establishment of Legal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开题报告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开题报告
- 英文歌曲翻译中的文化适应English Songs Translation—From Accultu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开题报告
- 小说《荒野的呼唤》的标题内涵解读Reading of the Titles Implications in the Novel The Call of The Wild开题报告
- 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长句英译研究开题报告
- A Thematic Analysis of Oxford English (Shanghai Version) for Grade Seven Based o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