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grammar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开题报告

 2022-05-14 19:35: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ellis(1965)把“迁移”定义为“对任务a的学习会影响任务学习的一种假设”,并称这是教育领域里理论和实践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研究母语语法负迁移对初中生学习英语学习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探索克服母语语法负迁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母语语法负迁移是指母语的语法结构或语言规则会导致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适当的形势。唐承贤(2003)认为,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odlin(2001)指出我们倾向于把母语语法负迁移等同于“产生错误”,母语语法负迁移还包括了“过少使用”、“过度使用”和“误解”。

就母语语法负迁移的现象国外有包括charles fries(1945)提出的对比分析理论以及seli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理论等研究理论分析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语法负迁移现象。 fries在对比分析理论中提出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了决定性作用,解决初学阶段母语语法负迁移的有效方法是以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科学描述和仔细对比。而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概念则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反应了语言学习中相互连接的渐进系统。基于这一理论基础,教师在对待初中生的母语语法负迁移现象时,便可倾向于促进中介语的发展而克服母语负迁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

1、引言。提出母语语法负迁移在语言教学中的影响。

2、文献综述。介绍并总结本研究相关已有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经过大量搜集和阅读国内外有关母语语法负迁移的文献,对其中的观点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从而得出自己对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独到见解。

2.案例分析法。以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初一学生为样本,分析初中生英语学习时出现的由于母语负迁移产生的错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odlin, t. 2001.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s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 xin wei. 2019.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underthe negative transfer impact of mother tongue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ndcoping strategies[a]. proceedings of the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language, art and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c]. atlantis press.

[3] cardenas-hagan, elsa; carlson, coleen d;pollard-durodola, sharolyn d. 2007. the cross-linguistic transfer of earlyliteracy skills: the role of initial l1 and l2 skills and language ofinstruction[j]. language, speech, and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38): 249-25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起迄日期:2022年9月5日-2022年6月7日

第七学期:

(1)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