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02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是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一切侵犯行为。
校园欺凌只是校园暴力中的一种形式,因此本研究中与欺凌相关的因素都以校园暴力概括。
众所周知,从复旦投毒案到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大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也越发的引起社会的关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部分:关于校园暴力的定义,日本文部科学省存在明确的定义,所谓欺凌,就是对待在肉体上,精神上,立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暴力或非暴力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学校尤其严重。
文部科学省和森田洋司认为欺负手段多种多样,不仅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还有通过恶作剧,恶语相加,或通过交换日记等方式进行心理的侵犯行为,从而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分析总结对比资料文献的形式,主要从大学生心理因素来分析中日两国校园暴力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在对待此问题上,两国各自采用的对策来对比分析。
同时,分析隐藏其后的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对待大学校园暴力问题上的可借鉴日本方面的可行性对策。
本论文将针对中日两国对于校园暴力的概念、种类以及现状进行先行研究,并且把得出的数据结果进行总结,接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重地对比分析研究:(1)中日两国校园暴力的种类的比较。
4. 研究创新点
校园暴力问题向来被各个国家重视,但视野一般多集中于中小学生,对于大学生的校园暴力问题很难深入调查了解,本研究则将着重以18-22岁的中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学校园暴力反映出的心理素质问题,从中日大学生对于校园暴力的看法中来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中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
希望通过对于中日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对比研究分析,找出中日大学校园暴力反映出的心理问题的异同点和隐藏其中的中日双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最终尝试归纳出中日双方能够相互借鉴的可行性策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