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研究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在移动通讯技术与社交媒体软件强有力的支持下,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资源日趋开放、共享与多元。传统学校不再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互联网上开始涌现出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平台,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Coursera、edX、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多贝公开课等。网络学习平台的兴起,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而且促进学习者更加重视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网络教育逐渐趋向于以短小视频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时代。[1]
微课(Micro-lecture)又称“微课程”,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具有可视化、碎片化、结构化与非线性等特征。微课的教学设计一直是近年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旨在提升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微课教学的理想效果是能够帮助学习者灵活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针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促进学习者完成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如何使简短精悍的微课发挥其最佳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微课内容对学习者的有效引导与激励。“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其重点是导学,关键是问题,立足点是问题的解决。[2]问题导学法策略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即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3]因此问题导学法教学策略与微课的结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在微课教学中结合问题导学策略,既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又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最终达到微课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研相关文献资料与网络微课作品,分析问题导学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并根据该模式设计制作一部完整的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作品,为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1.2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是通过所提出的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第一,为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设计与开发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设计模式,提升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第二,推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微课设计中的发展,即在微课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于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而后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的Terence Kee教授提出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 )。[4]直到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程”概念,并将其大量运用于在线课程。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为目的,针对某个单一主题或关键概念的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录制的六十秒课程。他提出了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5]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给予了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和自主选择学习资源的权力,适用于现在广泛流行的在线教学、远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
目前,国外很多大学都开展了微课教学,学生可自主安排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学习,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结合所教课程的需求进行混合式教学。国外关于微课的实践研究非常丰富,其中英美两国的微课实践研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问题导学法又称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其相关研究在近些年一直保持着研究热度。虽然美国著名学者John Dewey于1938年最早撰写了有关问题导学法的观点,但直到1969年,问题导学法才由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正式创立。问题导学法早期应用于医学领域,医学生通过与实际或模拟患者的互动以及书面案例研究来识别症状,进行诊断并开出处方来学习内容和临床推理。[6]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发展,问题导学策略日益成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工程教育、建筑教育、法律教育等领域,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如今的问题导学法已由传统的问题导学法发展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学习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Bland Tomkinson教授等人在2012年调查了在线式问题导学法的学习情况,并建议利用社交网站为个体学习者推荐合适的学习伙伴,明确地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学习效果。[7]在国际医学教育工作者协会2018年发表的《Student Perception of Active Learning Group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 Environment》一文中,研究者论述了学习协作小组在基于问题导学的学习环境中的观感与表现,明确指出案例的质量和他们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学生的相互协作与热情讨论令学生们获得了对特定学习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促进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与发展。[8]在关于问题导学法的研究中,研究对象也不再限于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选择问题、提出问题、引导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9]
国外分别关于微课和问题导学法的研究文献都非常丰富,可在中国知网、万方网、Springer期刊网等数据库中同时检索关键字“Micro-lecture”和“PBL”时,可供参考的相关文献却寥寥无几。但同时检索“PBL”和“Online”两个关键词时,检索出了大量相关文献,也对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2国内研究现状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最早在国内引入了微课的概念,并将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10]微课的研究顺应了我国教育部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创新,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随即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在中国知网以“微课”为主题,来源为CSSCI进行高精度检索,共得到417篇主题关于微课的C刊论文。从2010年到2020年1月,按年份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主题为“微课”的C刊论文在2011年之前为零,2011年之后开始出现,但发表数量仅为个位数。直到2013年,国内开始关注微课,对微课的相关研究较之前两年有所提升。2014年至2015年是最为明显的研究上升期,并于2015年达到了目前C刊论文发表数量的峰值(100篇)。但从2017年开始,研究数量慢慢减少,这表明经过2014到2015两年间的井喷式微课研究,我国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渐渐趋于平淡,同时也反应出国内对微课各方面的研究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11]
图1 主题=“微课”的论文期刊情况(来源为CSSCI)
目前国内学者对微课的定义虽然没有一致的说法,但都较为注重微课与实际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等内容的结合。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有学者将微课与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移动学习以及混合式学习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郑小军学者认为微课能应用于多种学习形式中,例如翻转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形式,并认为微课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主要表现形式是微视频,这也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思路。
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或关键字为“问题导学”的期刊论文,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问题导学法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绝大部分相关期刊论文的研究重点都是问题导学法在某一阶段某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例如江苏省泽夫初级中学顾新峰教师发表的《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大多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实例,证明了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2]总体而言,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教学实施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问题设置;提出问题;引导启发;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13]
随着近些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问题导学法在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中的应用。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吴小妹教师发表的《“问题驱动式”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就给出了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几何知识点的微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问题驱动”角度使用微课教学的方法。[14]也有学者指出,在微课教学中问题导学策略的有效应用涉及3个问题:一是问题从何而来,二是选择何种类型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问题,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15]尽管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将问题导学法与微课相结合,以促进微课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但目前关于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还不完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微课和问题导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结合目前微课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特点,提出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并根据所提出的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设计并制作一部完整的基于问题导学的微课实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国内外微课与问题导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20.1.2—2020.1.20: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讨论选题,明确要完成的任务。2020.1.21—2020.3.15:查阅并整理资料,撰写、修改和上传开题报告
2020.3.16—2020.4.30:提交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初稿。
2020.5.1—2020.5.24:论文修改和定稿,将论文按规定格式排版,上传论文。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1(02):203-204.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b/ol].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