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研究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上海文化,通过作者的叙述探究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上海文化的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分析上海文化文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影响,从时间维度分析上海文化的变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内涵。
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自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问世以来,对其内容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至今已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对小说中上海文化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如葛亮的《老上海的前世今生时尚文化与精英叙事的怀旧形态》(学术月刊)、聂小雪的《一曲城市民俗风情之歌论王安忆的长恨歌》(电影文学-文本研究)等。但是通过对王安忆《长恨歌》中针对上海文化研究现状的总结,可知其在整理及研究方面存在缺陷:要么是只针对小说中体现的某一种具体文化形式来描写,如锐海派文化的研究有郑文辉的《王琦瑶身后的文化说明了什么评长恨歌里的海派文化文本》(文艺争鸣)、王帆秋的《长恨四十载,不尽罗衣香论王安忆长恨歌的服饰描写》(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王新的《从现当代作家笔下的弄堂书写探究上海都市的文化底蕴》(剑南文学(经典教苑));要么就是将文化依附于小说中的具体人物来谈,主观性比较强,如董爱霞的《女人 城市 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安徽文学)、明卫红的《上海怀旧:附庸风雅的强调,虚假文化的认同长恨歌中的老克勒人物形象解读》(小说纵横-名作欣赏);或者是单纯地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上海文化的特点,缺少对具体表现形态的描写,如王雅静的《解读长恨歌中上海文化的世俗性与阴柔性》(神州)和《论上海文化的自由性与时尚性》(金田)。
通过对王安忆《长恨歌》中针对上海文化研究现状的总结,可知其在整理及研究方面存在以下三方面缺陷:一是只针对小说中体现的某种具体文化形式去做研究,缺少对上海文化整体的把握,研究不够全面;而是往往研究的时候以某一个人物形象为例来研究上海文化,主观性较强,对文化的研究难免有谁偏颇;三是仅仅立足于上海文化的某种特色来研究,研究层次比较浅。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将会为当前对《长恨歌》中上海文化研究现状提供有意义的补充。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序言:关于王安忆《长恨歌》的研究有诸多方面,笔者将针对其小说体现的上海文化进行分析,分别从文化的产生原因、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来阐述,并且从时间维度分析30年代到80年代上海文化的变迁。
一、探索小说中上海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特色以及其产生原因。
4. 研究创新点
选题的特色在于立足于整本小说,具体分析上海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其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谈其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而不是立足于人物来分析文化,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上海文化从30年代到80年代近四十年间的变迁。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