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u对于《歧路灯》这部小说的研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向趋势,欣赏这部小说的称赞其比《红楼梦》、《儒林外史》更上一层,在结构上是真正的长篇小说。还有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其人物描写和故事发展比《金瓶梅》更不堪。对于这些褒贬,不作刻意阐述,本文力求只从小说的一个重要角度教育观对作品有较深层次的剖析,对作品有新的解读。
u从学术方面来说,《歧路灯》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明清白话小说,体现了一定时期的世俗文化,同时有包含了作者对其人生经历的感悟和其超前的教化世人的观念。通过品读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感受中国古代的教育状况,理解和把握作者李绿园想要教化世人,督促世人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教育理念。
u从社会实践意义上来说,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教育建设随着社会发展得到改善,但在建设途中难免会走进误区,导致教育过程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建设的主体不能只看到教育整体趋势的进步而忽视过程中的缺陷,如果不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最终也将会导致整个教育体系的崩溃。因此,教育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需要借鉴优秀的教育改革措施和学习进步意义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完善每一个步骤,从细微处解决问题。教育问题和每一位社会成员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去思考怎样让自己及后代享受更完美的教育。通过对《歧路灯》中描述社会教育现象的思考,更能深刻的看到当今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中暗藏的问题,从而及时的提出解决建议,改变现状避免小说中问题再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歧路灯》这部小说与《红楼梦》、《儒林外史》是同时期的作品,但其影响远没有这俩部小说深远,因此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深入和详尽。《歧路灯》一直处于明清白话小说研究的边缘地带,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和郭绍虞先生在《文学周报》上的文章使得世人开始了解这部作品,但基于对这部作品的解析仅浮于表面,此后没有更好的建树。直到六十年代,河南学者栾星经过几十年的收集研究,发表的《歧路灯研究资料》才在学术界引起大波。但是国内的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评判依旧没有清晰的表述,关于他们所研究的方面也涉及颇多。国外研究这部作品的学者以韩国学者郑在亮在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中的其硕士论文《歧路灯研究》和台湾学者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虽然研究的范围宽广,内容涉及多个层面,但是仍未得到好的反响。因此这部作品仍待去发掘研究,我选择仅从教育大的角度去剖析这部作品,结合其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教育现象论述其教育理论和启示。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整篇论文将计划分成五个大部分,每部分内容安排如下。
(一)前言与概述。该部分将对《歧路灯》的小说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概述和对作者李绿园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会涉及到当代一些学者就作品的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和比较,从而引出本文所要论述的话题。
(二)《歧路灯》中主人公谭绍闻的教育过程分析。这一部分会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个角度详细的分析他在每个阶段受教育前后的对比,探究他在受到不同教育后转变的原因和造成影响。从他个人转向明清时期世人的教育状况,剖析明清教育出现的问题,总结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总趋势和存在的弊端,为下文探究作者的教育理念做铺垫。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对《歧路灯》教育方面的分析,从多个小角度探究其教育思想和当代启示,本文的创新如下:
(一)本文不在笼统的概述作品的内容和它的辞藻赏析,而是结合主人公受教育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明清时教育状况和造成的原因;
(二)在分析作品中描述的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后果时,不在局限于作品中,更结合作品创作时期的教育风气和现象,再列举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实例并加以分析,与现实社会相互联系比较,引发了一系列的现实意义,从而对当今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