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罪与罚》中的罪与罚,通过对《罪与罚》的解读,更加深入地剖析作品中的罪与罚,深刻地品味到陀氏的人生态度和个人情怀,深刻地理解陀氏的审美情趣,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了解,理清《罪与罚》的发展脉络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清晰、全面地透过本质解析《罪与罚》这部作品。
有利于深化对《罪与罚》作品以及作者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全面地解读《罪与罚》,理解小说作品其思想内蕴,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汲取俄国文学养分,拓宽自身知识面,加强知识储备。
实践意义: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从作者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作品内容等多角度去分析研究本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学以致用。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以及俄国文学作品的博大精深,促进人道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概况:中国对《罪与罚》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40年代,研究停留在一般的评介阶段,突出陀氏对被侮辱与损害者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批判。5070年代,研究受到极左思潮的干扰而趋于停滞。80年代,巴赫金的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被介绍到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后,共时、复调、狂欢化之类的术语便成为研究陀氏时不可缺少的话语。近20年来,中国学者对陀氏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领域不仅涉及单篇作品,还对陀氏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陀氏的宗教哲学、心理描写艺术、人物结构和叙事模式等作了深入的探讨。孙利军《红字与罪与罚:关于赎罪原型的两种阐释》认为: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形象是陀氏将宗教悲剧纳入市井小说的情节之中 的艺术成果。当代学者多给予陀氏的心理描写以极高的评价。周成堰在《论罪与罚中深刻的心理描写》一文中认为:在《罪与罚》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灵活动史。艺术家独树一帜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分裂和二重人格。
国外研究概况:巴赫金第一个提出了《罪与罚》是复调小说的最早的成熟作品的观点,并主要通过对该小说的解析,建立了他的复调叙事理论。以及巴赫金的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整篇论文计划分为六大部分,每部分内容安排如下: (一)前言:《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拿破仑。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作者的生平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 这部分主要写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作者的生平经历做切入点,分析并研究此对于陀氏作品的创作影响。 (三)《罪与罚》中罪的含义,结合作品中的实例来分析罪的内涵,并且分类成小标题,并阐述这四个分别是什么类型。主人公犯下的两桩杀人案,.斯维德里盖洛夫的杀人和自杀,索尼娅对自己的犯罪以及卢任的唯利是图。 (四)《罪与罚》中罚的含义,同第三部分内容类似,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作为全文重点来写。犯罪者受到的精神处罚以及自首后的苦刑。 (五)《罪与罚》中罪与罚的关系,该部分将从作者自身因素,迎合读者需要,以及剧情安排等几方面做简单分析。其一罚是罪的回报,犯罪必然会受到惩罚。其二是.罚最终导向救赎 (六)结语。该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先用一段话概括全文。然后写出《罪与罚》中罪与罚的关系以及对研究陀氏文学的借鉴意义。 计划:(1)一月份交开题报告和任务书。(2)二月中旬完成初稿。(3)答辩之前再进行多次修改 |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的特色就是通过对研究《罪与罚》中的罪与罚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创新点如下:
(一)第一次将《罪与罚》中的罪与罚及两者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在分析罪与罚的内涵的基础上,又探讨了《罪与罚》中罪与罚的成因,由此与作者所处的现实时代社会结合,引发了一系列的现实意义,从而对现今的陀氏的文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