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神话有着永久的魅力,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神话以其极具幻想性的特征,通俗的语言,夸张的想象,使得儿童对其有着天然的渴望,因此神话教学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处理好神话教学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尊重神话的文体特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从神话中感受真善美,引导启发学生自由表达其对于神话的独特理解,赋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把神话教学做到极致。 一、 关于神话的定义及其价值的研究 1.神话的定义 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万物起源、自然现象的理解,并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表现出其与自然搏斗的精神,古今中外不同学者、学派赋予了神话不同的内涵。 马克思给神话下的定义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鲁迅先生认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越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确信以为是真的”;袁珂更为广阔的神话观表现为:“原始社会以后的阶级社会——乃至近代和现代也有神话,神话并未‘消失’”。历史神话学提出神话是原始人类关于过去史实的记传;人类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认为神话是原始人类所持有的近似于儿童心智的产物;语言学派认为神话是原始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歧义与解释,心理学派认为神话是原始民族的婴儿精神的再现;结构主义强调神话是社会生活的实用典范。 目前,关于神话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神话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殖、万物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认识和探索的语言作品。” 2.神话的价值 神话首先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人合一、悲天悯人的崇高情怀;坚韧乐观、九死不悔的不懈追求;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伟大品格;抗争不屈、迎难而上的优秀品质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倘若寻根究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精神在人类茹毛饮血时代所产生的神话中都有所体现。正如闫德亮先生所说,“源自于神话内在特质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民族的思想形成,滋养着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中国的文明。” 其次,神话中表现出的信仰,提供了道德价值典范,规范了社会制度,在当代仍有其教育功效以及使用价值。它清晰、真实地记载着当原始祖先面对充满惊奇与恐惧的陌生世界时,他们也会热衷于去改变、去征服世界,战胜自然。在神话中描绘的诸神与自然抗争的场景、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在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从神话中汲取现代生活与现代文化里所缺乏但又为人性所渴望的精神要素,已成为时代所需。 最后,神话是民族的共同意识和精神支柱,在强调“文化强国”的今天,对于本民族远古神话的认同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树立起文化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神话文本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独特意义的研究 1.神话文本的分类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神话文本大致可分为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创世神话;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象,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的英雄神话;以及文明地区知识分子对创世历史失去了创作的兴趣,转而开始信奉神明的而形成的道教神仙、佛教神佛、民间诸神的故事,统称为神佛神话。 2.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具有教学价值的依据 神话是原始祖先对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存在进行思索后所产生的思维结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祖先的日常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在先人对文本进行的处理时,就逐渐显现出文学的形象和特征。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神话被纳入教材中,在经过编者的选择和处理后,使得神话文本符合更符合小学阶段儿童对那些具有浪漫内容、奇怪情节、充满活力形象等特点的神话故事有着天生的、不可控的、特殊的情绪情感,总能在不自觉中被神话那神秘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特点。 皮亚杰在论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时就明确提出,教师必须认识到儿童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要根据当前儿童认知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且寻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来设计课程,才能在教学中更为主动。小学阶段的神话文本选文中那些对世界万物的思考和追问,不仅符合儿童幼年无知和爱想象的特点,而且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各种研究也表明,神话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与儿童大脑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和共通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了处于幼儿时代的人类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根本方法,表现了人类心智能力发展过程的开端状态。积累了各种原始信息的儿童思维和在当代文明中作为原始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的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神话文本在小学阶段教学价值的具体表现 儿童对神话故事有着天生的渴望和极强的敏感性。因此,神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激发儿童阅读、写作的兴趣,培养儿童创造思维、想象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神话文本的语言通俗易懂,富于幻想,切合儿童简单阅读的习惯,从阅读的最初就抓住了儿童读者的心,学生乐于积累、运用。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保护了学生的童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神话文本中所描绘的画面奇幻而又神秘,在阅读神话时往往会有复述、续编等要求,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而且有助于他们说出自己心底的声音,使得真挚的童言响彻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的意愿。 最后,神话话本中的英雄形象对于儿童来说富有积极向上的感召力,可以满足儿童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价值,梳理神话受到学生喜爱的原因,探讨从儿童视角进行神话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查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的基本现状,通过反思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吸取优良的教学经验,总结有效教学策略,作用于小学语文神话教学。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神话类课型文化核心素养在于传承和理解,传承中华古今神话的美学特征与理解感受异域神话的文学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神话教学时要充分考虑神话文本的文体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达自己对于神话独特感受的权利,但小学神话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把神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优化神话教学策略作为重点来进行研究。 一、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现状 1. 神话文本选编欠妥 神话体裁的文本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体的占比并不高,多出现在中低年级,且其选编以中国远古神话为主,外国神话较为少见,而人要了解自己,必先了解他人及世界;一个民族要了解自己,必先了解其他民族和世界,才能发展自身。特别是在当今开放、文化多元的世界语境中,我们更应敞开自己向异质文化开放,走一条积极涵化之路。神话文本在教科书内选编的偏颇使得学生接触神话的范围有所限制,难以了解他国的神话传统,也不利于理解中国传统神话的独特性。且入选教科书的神话文本以创世神话和英雄神话为主,没有从儿童阅读的多样性的角度选择种类更为丰富的神话文本,而是强调了神话的德育功能,使得神话缺少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乐趣的吸引力。 2. 神话教学方法脱离文体特征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教学中不乏教师把神话课上成了知识课、分析课和故事课。儿童与神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具体的神话教学中,教师仍普遍使用概括故事内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形象三步走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或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神话已然被教师当作概括和朗读的训练材料,神话的语言特色、审美体验、丰富想象等文体特征被忽略了。教师并不能将神话与其它文本区别开来对待,总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课文,课堂结束后,神话教学也就不了了之了。 原本鲜活灵动的神话被分解的支离破碎,我们看不到任何与“神话”相关的影子,体会不到儿童在课堂中的主题地位,也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神话教学变成了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达成一定的道理教育,完全忽视了儿童视角对于神话教学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策略 1.教师要以儿童视角为落脚点 教师在进行神话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水平,以及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因此要考虑应该创造什么样的课堂情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创造新情境来激励儿童对所见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不偏离道路,不胡思乱想,真正做到促进想象更具逻辑性这一目标的完成。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沉浸在与神话交流的氛围中,教师不过多的参与其中,孙斯源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本位弱化研究》中提出了“儿童自身具有区别于成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更体现在思想、认知、看待事物的方式等方面,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的视角聚焦必然会呈现于成人不同的景象。”而神话本身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罗杰斯充分肯定了儿童作为完整的个体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其表达自我的能力和意愿以及作为教师聆听儿童心声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想开口表达时,教师就应要及时选择良好时机,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去,除了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神奇”的感觉,也要让学生、教师、文体三者之间进行一次良好的、高效的互动对话。 2.完善神话作品选编和主题定位 在进行神话文本的选编是应充分考虑国内外神话数量上的平衡以及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增加神话篇目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针对中低学段儿童,选文时应注重神话魅力的渲染,来发展和培养低学段儿童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朗读和讲述故事的能力;对中高学段的儿童,选编时考虑神话的叙事性,以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写作技巧等。 3..强调神话的神奇的“故事性” 神话中这个“话”明确无误地表明了神话是一种口头文学,是在口口相传中永生的。最初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只能口口相传,直至有人加以整理。既然是口头文学,故事的讲述就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神话之所以能流传,是因为有类型化的叙事结构。教师可在要求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时适当传授一些如“把长句子读短”等概括技巧,在学生复述完成后对故事的清晰度、完整性、生动具体程度进行具体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并将学生的话语与原文中的遣词用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神话的神奇。 4.感受神话人物形象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并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以读代讲,而非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地角度自由地发现神话人物的多重形象,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教师只需抓住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如学生说出“我们今天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因为有了盘古这样的人来创造。”教师可以将学生对盘古奉献精神的认识自然地升华到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识,且正这种无私奉献地民族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预期目标 从儿童视角出发,如何利用神话的独特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值得研究者探索的。本文的研究拟在“儿童视角”这一特定角度的观照下,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的近况,找出不足与问题所在之处,并提出有效解决的策略,但愿能帮助神话教学回归于儿童之中。 |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地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予以系统归纳和整理,明晰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必要性,并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2. 课堂观察法:进入学校的教学现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小学神话教学的真实现状,并对相关记录予以质性分析。 3. 案例分析法:参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关于神话的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提炼,提出解决当下小学神话教学现状的教学策略。 步骤 1. 阅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神话文本,教师课例,课堂 实录等,做好记录和分析。 2. 收集与论文需要有关的论文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 3. 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 4. 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5. 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
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神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5]黄力.我心目中的学校:儿童视角的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6]闫德亮.中国古代神话的文化关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课程,2010,(1). [8]周英顺.小学语文神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9]梁昌辉.课程价值观照下的小学神话教学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 [10]王增永.神话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 陈素荫.小学神话类课型核心素养教学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 [12] 邱凤莲.凸显神话教学的本体价值[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1 [13] 徐晓凤.基于语文课堂的儿童想象力培养研究——以小学阶段的神话文本教学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14]傅璟璟.文体意识关照下小学神话教学的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 鲍宗武.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价值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17]徐良英.徜徉在神话的殿堂里——神话故事教学策略漫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8). [18] 褚春燕.神话教学目标的定位[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1,(10):13.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