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变迁与人的重新定位——21世纪电影中的重庆开题报告

 2022-04-29 21:14: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电影”自出现以来,便是一门兼具了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艺术,学者对于时间维度的叙事功能的研究则历来是电影叙事学研究的重点,而空间被当作电影产生的背景,作为叙事主体的陪衬物。20世纪后期,人们意识到空间并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等待填充内容的容器”而存在的,空间维度才渐渐地成为叙事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随着“空间转向”的形成,电影叙事也开始重视起空间,为电影开辟了新的视角。

和“电影”一样,“城市”同样是工业革命后的产物,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相为对方提供“养料”。 城市结构电影,它作为电影存在的文本,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地域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电影解构城市,从电影中看到的城市,可以是温暖的、动人的,又可以是冰冷的、滑稽的。电影将城市的日常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银幕上,而城市内在的一面亦一览无余地流露于世人面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 2000 年以后重庆电影为研究文本,从空间叙事的角度,探讨重庆电影的新变化。重庆独特的空间承载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并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承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功能,本文具体分析了电影的空间叙事,梳理出底层小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分类,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重庆乃至全中国在新时代的社会浪潮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电影空间叙事研究的起源与现状,阐释21世纪重庆依靠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问题成为电影人争相选择的叙事空间。第二部分通过归纳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重庆特有的空间意象,如“狭窄”的空间特点,分析“家与街道”在这类影片中的特殊表达,剖析城市化进程中重庆底层小人物心理的狭窄与家庭身份的失调。第三部分结合电影中的社会边缘人、都市漫游者、社会上层人形象,着重于探讨空间叙事艺术下展现出来的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第四部分结合中国第六代导演共同的“寻找”母题,剖析人们在这种“兵荒马乱”中不断试探、不断寻找何物,展现底层小人物的反抗品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研究21世纪中国电影中的重庆所展现的特点。

2.文献研究法。研读与电影空间叙事理论、第六代导演相关的文献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孟君.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8(6).

【2】[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3】杨尚鸿.试论当代重庆“电影城市”的“异托邦”呈现[j].当代电影,2013(01):191-19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1

2022.11.15—2022.1.1

确定选题,收集材料。

2

2022.1.2—2022.3.1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2.3.2—2022.3.15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2.3.16—2022.3.23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2.3.24—2022.4.20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2.4.21—2022.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2.5.21—2022.5.31

交定稿(2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知网查重。

8

2022.6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