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运动——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提出,师范院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新课标的推行,新课标则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就对各阶段教师提出了教育教学上的要求和建议。
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有许多相关的论文和书籍,不少学者提出了关于这个问题的真知灼见。学者李武钢在《基于职业考虑的师范生相关课程交轨改革探讨》中认为各师范院校在传统的教育类课程内容方面仍有不少空泛的地方。有的与学科脱节,有的与实际脱离,有的跟不上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须对原有课程内容适当压缩,通过删除和修改一些针对性不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来保证改革的实施等,该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现今高校教师教育所反映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但依据某高校2018师范生培训方案,仍有师范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程缺乏、实践课程较少等问题未指出。而学者王少非在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中表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教师角色、教师行为与教师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变革,并通过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学案例开发等策略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该观点对于高校教师教育的改革策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此同时,学者朱家存在他的文献《嵌入工匠精神: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理念与路径》中指出,通过专业标准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制度体系框架的重构,将工匠精神嵌入教师教育,以实现师德养成教育和教师从教技艺和能力培养的创新,该观点可以引申出对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构策略,以促进某高校2018师范生培养方案更好地改革和实施……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以某高校2018年的师范生培养方案为例,现阶段高校教师教育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基于对新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既要通过改革实践创新教师教育理论,也要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教师教育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研究“适应”问题,改变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改变高校教师教育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游离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提出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高校教师教育改革方案;另一方面要研究“促进”问题,探讨该高校如何通过深度的自我变革,培养符合新课程实施要求的新型教师,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的第一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查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期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比较研究法:在论文主体的第二项“某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分析”中,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某高校师范生培养方案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发现高校教师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
4.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跃.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9日 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2022年3月3日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3.2022年3月6日至3月29日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