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虹影,1962年生于中国重庆,是一位旅英作家,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女子有行》、《英国情人》、《好儿女花》、《上海王》等。大部分研究者都会用“中国文坛一个富有争议的作家”来形容她。陈晓明曾预言虹影会“墙外开花,墙里也香。”但在当代文坛上她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她虽然“享誉世界”,但在国内却少有人知。她的作品在台湾和国外深受好评,而且获得许多国际大奖,但在国内却一直缺乏关注。
学术界目前对虹影小说创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虹影小说的研究大体上形成了以作者和文本(作品)为中心内外二元融合的研究体系,以作者为中心的研究,把“虹影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视为研究焦点,如钱虹的《桀骜不驯的红狐舞影———虹影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以文本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则着重围绕虹影小说的“主题意蕴、风格特色、叙述技巧”三方面展开研究,如肖芹的《论虹影小说的创作主题》、李凤青的《试论虹影小说的女性历史叙事》。由于大部分研究者都着重去探讨虹影小说中的女性主义主题,而忽略了对其他主题的研究,使得这一部分的研究总体显得比较薄弱、片面。
在读高中时期初次接触虹影的作品,受到很大触动,之后在大学时期学习现当代文学及女性文学再次接触到虹影的作品,首次将目光集中到海外华文女作家这一群体。选择本课题是希望能够通过跨学科的分析,了解女作家的自我意识如何在文学中从一个特殊的位置和跨度来表达自己,而不是想窥探一种天生的性别姿态。虹影的小说大都坦率诚挚,不隐不瞒,政治与国家大事只是一个潜文本,艰辛苦难中人性的经验才是核心。她的叙述不断地对人物的感觉体验和内心活动进行辨析,同时又可以做到明晰流畅,并且可以呈现出不同风格。此外,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是他们的一种重要的创作动因,研究缺失性体验与虹影小说创作可以更为深入了解虹影小说创作风格的来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从虹影的童年经历和移居海外经验两个角度切入,对虹影小说作品进行心理学和创作论的交叉解读来探究缺失性体验对其写作的影响。内容包括:一、艺术家的体验生成及何为缺失性体验。这一章节主要对体验及缺失性体验做一个简单阐述,为下文写作作一个理论支撑;二、解读虹影小说中的缺失性体验。这一章节将结合虹影的多部小说作品,从物质的缺失和情感的缺失两方面来具体分析缺失性体验在虹影小说中的体现;三、虹影的缺失性体验的来源。这一章节与上一章的内容紧密相连,从童年时期的缺失感和成年后的“离散”两方面结合文艺心理学的部分知识对虹影的缺失性体验的来源进行阐释;四、缺失性体验对虹影小说创作的影响。这一章节是本文的重点论述对象,结合虹影的具体小说作品,通过着重体现灰色人性、对“边缘人”的关怀以及悲剧色彩浓重这三方面内容展现缺失性体验对虹影小说创作的影响。
预期目标:本课题引入缺失性体验这一视角,通过对虹影小说中缺失性体验的来源、表现及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希望能够对虹影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填补关于虹影缺失性体验与其创作方面研究的空白。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和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阅读虹影小说作品、文艺心理学以及写作艺术等方面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交叉研究法主要是将文艺心理学和现当代文学知识相交叉,用于研究第四章缺失性体验对虹影小说创作的影响;分析法主要用于第二、三章内容的研究,对虹影小说作品进行分析。
研究步骤:详细阅读虹影小说作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最后定稿。
4.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 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2] 江少川.《海山苍苍—海外华裔作家访谈录》[m].九州出版社.2014.7
[3] 虹影.《饥饿的女儿》[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 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