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直以来,《儒林外史》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的研究热情不减,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小说中的诸多知识分子和其它各色人物竞相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学者们总是试图以分析研究人物为突破口,打开探寻当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大门,从而挖掘人物背后所潜藏的意义和价值。长久以来,对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士人的形象分析,一直以来都是《儒林外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次作为一部反映士人生活的长篇小说,探索其思想价值是学者不断地追求。大家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作者的身世情况、遭际命运及历史背景,力图从不同的方面探究小说的思想价值;再次是包含结构艺术、讽刺艺术、人物、美学在内的艺术研究;最后就是主题研究,而关于我要研究的士人的人格异化现象应该隶属于主题研究范畴,虽然关于主题方面的研究算不得新鲜,但是结合弗洛姆异化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相关的研究去探讨士人的异化人格应该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其实学者一般都会对《儒林外史》一书中所体现的现实批判精神给予较多的关注,但是在作品中作者还流露了另外一些值得关注的思想和情感,我觉得《儒林外史》没有仅仅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上,也没有只是单纯的描写人物,作者还继续深入写到了士人的精神层面,把士人的思想如何被戕害、灵魂如何被捆绑、人格如何被异化,结果形成了依附性和奴性这一事实剖析的淋漓尽致。人格异化这一词语是1980年代初随着西方思潮传入中国的,可以说是新兴思潮,而在我看来,书中士人的一系列近乎发狂的行为正是人格异化的生动写照,用异化这一词概括最合适不过。《儒林外史》中通过对周进、范进、马二等士人的典型形象的描写, 反映出当时处在社会下层的贫寒文人的生活境况和精神风貌。在八股取士的黑暗笼罩下, 不管文人们的时运际遇如何不同, 他们都已被科举制度折磨得人格异化, 心智残缺。吴敬梓通过“二进”的一哭一疯, 马二的迂执等经典场景的描写,写足了封建科举制对文人人格的扭曲和精神上的戕害。而对于这些可怜可笑的迂儒, 作者的态度也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所以我要继续探究的就是借助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来研究《儒林外史》中士人的人格异化,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探寻《儒林外史》中士人的精神世界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对主题揭示方面产生的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是《儒林外史》中士人的人格异化。吴敬梓笔下的文人大致可分为迂儒、恶儒和真儒, 他们在功名富贵和八股科举构成的厄运的笼罩下, 或是屈辱卑微, 迂腐僵化;或是人格堕落, 道德沦丧;或是超然脱俗, 淡薄名利。吴敬梓对这些文人的灵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周进、范进、马二等人物即是一群备受八股科举制度残害的封建迂儒。对于这群深受科举之害一步步发生人格异化的“迂儒”们, 作者是以悲哀和怜悯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虽然他们在科举厄运下的遭遇各有不同, 但从他们身上都能看到下层文人在科举征途上的辛酸和艰难。全书把功名富贵看做是腐败堕落的代名词,看做全社会的虚伪势利之风的根源,并以此否定觅取功名富贵的阶梯和工具——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的批判,正是体现了对于士人们社会出路和整体命运的观察和思考。书中用一系列人格异化的士人形象,展现了巨大深重的厄运笼罩着一代文人的儒林形状。本课题的预期目标如下。首先,研究《儒林外史》中士人人格异化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其次,探讨《儒林外史》中士人对其人格异化的尝试突破及其结果。最后,揭示作者在这些人格异化的士人们身上寄托的价值取向对主题揭示有何意义。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书籍和电子资源,整理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展开我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拟采用的步骤是:
(1)查阅电子资源,将各类电子文献归纳分类;
4.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2]陈美林,独断与考索:《儒林外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3]陈美林,《儒林外史》研究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 .
[4]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13 .
[5]张严,异化着的异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3.15—2022.3.25提交开题报告。(2)2022.3.26—2022.4.1撰写引言。
(3)2022.4.2—2022.4.8撰写《儒林外史》中士人人格异化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4)2022.4.9-2022.4.15撰写《儒林外史》中士人对其人格异化的尝试突破及其结果。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