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随园诗歌创作研究开题报告

 2022-04-23 18:12: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乾嘉时期性灵派诗歌的核心人物,袁枚长期成为学界的重要关注对象,尽管在不同时期,对于袁枚研究的偏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在已有的研究背景及现状下,仍可总结出较明显的几条研究脉络。袁枚的诗歌创作生涯,与前辈及同代诗人相比,都算是长寿诗人。对于袁枚自身来说,他主要的诗歌创作生涯,是辞官退隐随园之后。也因此,学界关于袁枚及其文学创作活动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他隐退随园之后的创作时段。紧紧围绕袁枚与随园展开的研究也就数不胜数了。

在众多关于袁枚及随园的研究中,研究面最广,牵涉袁枚诗歌作品最多,成果最为卓著的研究方向,是“性灵”诗歌理论研究。从《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中,可以发现,袁枚的“性灵诗歌理论”的建立与不断完善,都是他隐退随园之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活动中成长并成熟起来的。从这个方向出发的“性灵”诗歌理论研究,又分派出不同的研究倾向:“性灵”诗歌理论溯源研究、“性灵”诗歌理论涵义研究、“性灵”诗歌理论影响研究。这样的几种主要研究倾向,大部分以《随园诗话》作为直接论据论点来源,同时辅以袁枚诗文创作,较为详尽的阐述袁枚的“性灵”诗歌理论。尽管关于袁枚的主要诗歌理论的研究,早已硕果累累,但在某些方面,仍有缺失。在探讨“性灵”诗歌理论的渊源性问题时,研究者或从袁枚所受前人的诗文理论及作品的影响出发,或从袁枚与同时代诗人的交往性研究出发,或从袁枚自身的文学创作活动经验出发,却极少关注其隐退随园后的寻常市井生活,对“性灵”说的影响。随园,对于袁枚来说,不只是一个栖身之地,他的大半生都生活在随园,并在随园慢慢地建构起完整的“性灵”说诗歌理论。因此,在关注“性灵”说本身时,不可忽视随园生活的重要影响力。事实上,袁枚在实践他的“性灵”说诗歌理论时,一直坚持,将随园中的寻常生活,一字一句地带入他的诗文创作活动中。

除去对袁枚诗歌及其理论的关注,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则是从袁枚的交游活动出发。袁枚在辞官隐退随园之后,便将“诗人”视作一生都要奋斗的事业。以他整个诗歌创作生涯为基础,对于袁枚交游活动的研究,主要以袁枚的交游对象为区分点,一是袁枚与随园女弟子的交游活动,一是袁枚与达官贵人(包括皇室宗亲)的交游活动,一是袁枚与文人名士的交游活动。研究探讨袁枚的交游活动,最后的落脚点都回到对袁枚的诗歌创作及其理论形成的影响。在已经将诗人作为终生职业时,袁枚一系列的交游活动的动机与目的,当然与他奋斗的诗歌事业相关。然而关于袁枚交游活动的众多研究成果中,却鲜有关于袁枚与市井小民、周边邻居、修道修佛之人的交游活动的研究探讨。在袁枚关于随园的相当多的详细描述中,可以知道随园并非一个封闭式的中国士大夫传统私家园林,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小仓山,随园一直处于开放式中。它不仅仅对达官贵人、文人名士开放,对一般的市井小民,周边邻居,甚至修道修佛之人,同样欢迎。在袁枚创作的与随园相关的诗文中,存有大量的相关记载。以随园为基地,袁枚在这里与普通百姓阶层有着十分精彩的交游活动。可以说,这些交游活动,不仅作为素材,丰富了袁枚诗文作品的多样性,同时对袁枚更好地直接实践“性灵”说,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探讨袁枚以随园为中心,展开的交游活动网对其文学创作活动影响,不可忽略这一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袁枚的一生,以乾隆十三年辞官退隐随园为分界点,其大半生的生涯行迹都围绕随园展开。而作为乾嘉时期性灵派诗歌的核心人物,袁枚的性灵诗歌理论也是在隐居随园后,逐渐成系统、发展完善。可以说,随园之于袁枚,并非只是辞官后简单的一个居住场所。在袁枚将诗歌当作一生的事业追求时,随园更像是他的一个奋斗场地,围绕随园,他建立起一个覆盖面极为广阔的社会交游网络,上至皇室宗亲,下至市民商人,乃至与之持相反文学创作理论的前后辈,包括颇有身世、地位的女弟子,无不在他的这张“随园”交游网中。因此,在探讨随园与袁枚的关系时,就不能只是单纯的将随园看做袁枚的一个精神世界的寄托之处。

乾隆十二年(1747),袁枚在江宁任上,购得隋赫德织造隋园,改名“随园”。乾隆十三年(1748),三十三岁的袁枚辞官“归隐”随园。第二年携从弟袁树、外甥陆建入住随园,并开始建造随园。同年三月,作《随园记》(《文集》卷十二),介绍随园的基本格局状况。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因经济问题,出山奔赴陕西任职,因丁父忧,年底即返回随园。从此,与仕途生涯彻底告别。乾隆十八年(1753),袁枚改造随园,七月作《随园后记》(《文集》卷十二)。乾隆二十二年(1757),再改随园,三月作《随园三记》(《文集》卷十三)。乾隆二十四年(1769),赋诗《随园二十四咏》(《诗集》卷十五),介绍随园景物处所:金石藏、绿晓阁、柳谷、回波闸、小栖霞、南台、水精域、渡雀桥、蔚蓝天等等。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作《随园四记》(《文集》卷十二)。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改随园,作《随园五记》(《文集》卷十二)。乾隆三十五年(1770),作《随园六记》(《文集》卷十二)。

由此可见,对于随园,袁枚颇费心思。每次对于随园的修建改造,既需要相当多的物力投入,也需要袁枚自身的心力投入。同时,要维持以随园为中心展开的袁枚交游网,物力与心力同样不可缺少。从袁枚不少的诗文中,都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袁枚的钱财观。围绕随园的建造于修缮,与“随园”交游网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袁枚既有传统文人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带着明清文人的某些普遍色彩,即“市民性”。在工商业不断发展、市民群体逐渐壮大的社会背景下,文人的生活方式、观念都有很大的转变。这时期的文人,或多或少都会沾有“市民性”特征,甚至很多文人和商人有着密切关联,他们或是出身商人家庭,或是与豪富相交,或是与商人结为姻亲关系,或是自己直接经商。从这一点说,袁枚的隐居随园,绝不是陶渊明式的隐居。从始至终,袁枚都保持着积极的入世心态。所以,袁枚改建随园,亲自进行设计、监工,也绝不仅仅是为了兴趣爱好,也不只是使自身的隐居环境变得更好,这其中,有着更加复杂深刻的原因。当袁枚将诗歌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时,随园的存在意义,就不再单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社会学中的“话语权”理论,探查袁枚围绕随园的一系列行为活动的原因与目的,探讨袁枚在完成性灵诗歌理论事业的同时,他自身的心理历程。

本文的全部立足点,将建立在袁枚所创作的与随园相关的诗文内容上,借用考据学的相关方法,详细具体的探查袁枚的随园生活状态。

同时,本文将参考现今已有的大量研究文本,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获得有益的帮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清)袁枚著,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4(2014.5)重印本

(2)严迪昌.清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清)袁枚著,顾学颉校点.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重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20——2022.1.10布置论文写作。

(2)2022.3.15——2022.3.25提交开题报告。

(3)2022.3.26——2022.4.30写论文初稿。

(4)2022.5.1——2022.520修改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