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袁枚的《子不语》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并称 “清代三大文言小说集”,但其研究成果只能以寥若晨星来形容,既不如《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备受关注,也不如二者备受赞扬。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袁枚在诗歌以及古文领域成就过大,让人往往容易忽视其小说方面的成就。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就思想艺术而言,《子不语》较《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袁枚学识渊博,文思隽永,《子不语》叙事简洁明快,语言诙谐幽默,成就还是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的。近些年,随着学界对袁枚其人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作为袁枚的唯一一部小说的《子不语》,更加有研究必要了。 在整个清代,对《子不语》的评价往往是在赞许《阅微草堂笔记》时顺便提到,把《子不语》做为一个反面陪衬。晚清的俞鸿渐在《印雪轩随笔》说“《聊斋志异》一书,脍炙人口。而余所醉心者,尤在《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盖蒲留仙才人也,其所藻溃,未脱唐人窠臼;若五种,专为劝惩起见,叙事简,说理透,垂戒切,初不屑于描头画角,而敷陈妙义,舌可生花,指示群迷,头能点石,非留仙所能及也 。”“至若《谐铎》、《夜谭随录》等书,皆欲步武留仙者,饭后茶余,尚可资以解闷,降而至於袁随园之《子不语》,则直付之一炬可矣。” 现代,王英志在《袁枚子不语的思想价值》对《子不语》的思想价值分为五类:即“人不怕鬼,人可胜鬼”、“不喜佛道不信风水”、“嘲讽理学 鼓吹情欲”、“抨击吏治褒扬循吏”、“贬斥八股 批判科举”,并以典型作品为依据,可以说对《子不语》的思想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这其中也捎带着对袁枚吏治思想的研究。 对《子不语》的研究已然很少,而对《子不语》作品中官吏这一形象的研究就更罕见了。王正兵、许建中的《从子不语看袁枚的吏治思想》认为袁枚的吏治思想在《子不语》中有四方面的体现,其实质是亲民、爱民、以民为本。袁枚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其吏治思想不仅传达出袁枚对官民关系的理解和处置原则,也体现出他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一种诠释和补充。白友胜的《从“冥府吏治”题材看子不语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与发展》认为塑造了众多贴近现实生活的“鬼吏”,极大地丰富了鬼吏形象,也更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吏形象。其中的刑罚,不是森严的制度,而是导人向善的“工具”。李志孝《审丑:子不语的美学观点》中也对部分贪官酷吏形象进行分析,这些都展现了人性的丑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世态的炎凉与污浊,是作者对封建社会政治的窳败黑暗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揭露。 这些研究或对袁枚的吏治思想进行探讨,或分析其中所展现的当时的官场现象,但没有对官吏这一形象进行具体的分类分析,进而探讨其中蕴含的袁枚的思想内涵。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各类官吏形象,并力求探究袁枚塑造这些形象的原因和蕴含在其中的吏治思想。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十四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二甲第五名中进士,朝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选中翰林院庶吉士。可以说前期仕途一帆风顺。但在翰林院庶常馆课习时,写了一篇论述满族文字的《清说》,但议论乖常,并且涉及国号,文中:“矫清者”“寡人之妻”“孤人之子”“浚民之膏”“减吏之俸”等词,清最高统治者读后肯定会感到不愉快,遂改官外用,下放到江南为知县。 袁枚在其七载的县令任期内,一直都是秉持公正的执法者和亲民爱民的父母官。作为有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袁枚一一战胜所管辖地区的众多挑战,立志除奸安民,对自己要求颇高,而对为官的准则也有自己的看法。 袁枚在《子不语》塑造了一大批官吏形象,尤其是循吏、能吏形象,袁枚大有以写作来代偿自己未能完全施展的政治才干之意,因而这些官吏形象颇多精彩之处。因此论文将以此为研究课题,全面论述《子不语》中官吏的类别、职能、才干优劣以及这些官吏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等,并对其文学价值做出适当的评价。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 绪 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此课题的相关历史和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1](清)袁枚:子不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王正兵:含笑看泰华 请各立一峰:袁枚《子不语》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英志:袁枚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写作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