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汾河片叠词研究开题报告

 2021-12-18 19:37:18

全文总字数:436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方言是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也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活古迹。但是随着半个多世纪普通话的强制推广和时代的快速发展,方言的话语权被不断削弱,有些地区方言已濒临灭绝。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搜集、整理、研究各类方言。其中,晋方言作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方言,无论就其形成的历史还是所保留的古代语言成分,在汉语方言发展史上均占有突出的地位。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汉语方言共分为十大区,其中晋方言是十大区方言之一区,与其他九大区官话、吴方言、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话、粤方言、平话、闽方言平行。其中晋方言大体分为晋西南的汾河片和其他地区的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等8个片区两个部分,前者隶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后者则统一划为晋语区。

中原官话汾河片包括山西省西南部的28个市县和河南省灵宝、陕县和三门峡市。其中,山西西南部的汾河片又可分平阳、绛州、解州三个小片。本课题主要以晋西南中原官话汾河片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方言区叠词现象。该方言区存在许多叠词, 语义丰富, 极具地方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目前,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处在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首先,“叠词”即词的重叠,“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是用于构词的一种形态手段。关于汉语叠词研究,我国语言学界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学者就开始针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徐仁甫的《汉语重叠词的形式》(1954),于细良的《疑问代词的重叠用法》(1964)等。八九十年代,语言学界对重叠的研究更加深入。如朱德熙的《语法讲义》(1982),戴雪梅的《论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1989),吴吟的《汉语重叠研究综述》(2000),蒋协众的《21世纪重叠问题研究综述》(2013年);杨安珍的《动词重叠的研究综述》(2017)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基本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中原官话汾河片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方言区叠词现象。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汉语叠词及山西方言叠词研究现状,介绍山西方言分区、中原官话汾河片的地理、历史情况及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本课题的核心部分。从词性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重叠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和重叠拟声词)介绍中原官话汾河片叠词的情况,其中每一类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汾河片叠词语料和其他晋语区方言叠词语料特点分析对比;第二,汾河片叠词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第三部分是从文化角度对中原官话汾河片叠词进行例释,在更深入地了解词汇文化特征的同时,探析其形成动因。

(二)目标

尽管目前学界对山西方言叠词研究正逐步深入,但是以方言片区作为划分来研究叠词的还相对较少,本课题致力于以中原官话汾河片叠词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该方言叠词的特点及应用,丰富山西方言研究资料,为后续研究开拓新方向。本课题希望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第一,整体研究中原官话汾河片系统,结合其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深入剖析语料;第二,通过研究方言叠词进一步整理该地民俗文化,追溯其文化渊源,为保护地方方言贡献力量;第三,希望能为中原官话汾河片及山西方言的研究库增加一份有建议性意义的参考资料。

(三)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首先,本课题拟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20.1.18 - 2.17:明确论文任务,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2.2020.2.18 - 3.18:确定论文大纲,撰写开题报告;

3.2020.3.19 – 4.30:撰写论文初稿;

4.2020.5.1 – 5.10:论文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戴雪梅.论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3):38-46.

3.吴吟.汉语重叠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0(03):28-3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