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夏之放的《文学意象论》将意象分为审美、想象、幻想等级类, 而袁行霈将诗歌意象分为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自身、人的创造、人的虚构五类。每位诗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与独特意象。在文坛上,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诗人李贺却被称为”诗鬼“,因为在李贺的诗歌中,鬼魅、冥界、鬼女、鬼母等意象频频出现,正所谓“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効者”。李贺现存诗歌只有240首,其中专门写“鬼”的只有27首,数量如此之少,却能使他在名家辈出的唐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究其原因,除了字面意义上的“鬼”以外,贯穿他诗歌的是更为广博的精神与气质,笔者谓之“死亡意象”。
“死亡意象”的形成原因众多,首先诗人自身饱受疾病之苦,忧生畏死;出身贵族却仕途不顺,虽做了九品小官,功名却是遥不可及。作为奉礼郎,李贺大量出入皇室陵墓、祭礼场所,这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联系。除此以外,李贺正值晚唐,国运衰退,在同期诗人中早没了盛唐时期的勃勃生机,不得不承认,一个诗人必定受到一个超越自身的、更广阔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另外,在李贺的诗中,从题材选择到技法应用都可以发现《山鬼》《离骚》等楚辞的元素。本文意在探究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文学传统对李贺诗歌意象选取、独特意象形成的影响。
“死亡意象”涵义甚广,不仅包括冥界的种种,还包括对于人间的描写,一方面是对自己仕途不得意的感叹以及病痛带给他的折磨,另一方面,描写废墟遗迹,借古喻今。未老先衰的身体与对时间的敏感促成了他的奇异诡谲的文风,有时读起来竟然不似人语,别开生面。仙界更是直接对照了死亡,诗人用美轮美奂、长生不死的仙境来舒缓忧生畏死的心理。本文欲探讨李贺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在冥界、人间、仙界中是如何借助不同的形象、不同的手法传达出来的,以及三类“死亡意象”的共同点和特殊性,在相互对照中的出李贺笔下“死亡”的多层意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基本内容、目标:
首先从多角度入手,分析李贺诗歌中死亡意象的形成原因,从他的身份入手,虽为宗室王孙,但仕途失意,在陵寝和墓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为他独特的诗歌题材奠定了基础,形成他奇特的想象力、低回伤感的气质。除此以外,讲他的诗歌与楚辞《山鬼》《招魂》相比较,可以看出他还受到屈原的影像,晚唐颓败的运势更是为李贺的诗歌风格奠定了基础。
第二、分析李贺诗歌死亡意象的分类,主要包括仙界、冥府、人间三种。李贺笔下的仙境美轮美奂,这本象征着他的生命意识,但有时,长生的神仙却也是终将消逝的,通过对比,来探究长生与死亡矛盾性。有关冥府的诗包含了更多的死亡意象,在恐怖、奇崛、幽暗的表征之下,却可以看到这些死亡意象的优美之处,在这种死与美的矛盾中探究李贺死亡意象。有关人间的诗歌中,李贺的死亡意象十分明显,大多是自己忧病畏死,以及仕途不得意,其次还包括废墟、遗迹、古人等等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第16周: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3]叶颖芝.李贺诗歌“龙””凤“系列意象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学位论文,201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