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水浒传》首先创造了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随后兰陵笑笑生截取了其中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片段,并以她为主角创作了《金瓶梅》。此后潘金莲吸引了许多读者,也引得更多文人学者争相创作。不同作品中潘金莲形象的解读,体现了每个时代的不同精神以及社会思想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潘金莲的形象不断地被改写。她曾被读者唾弃、被斥责,也曾被同情、理解,她经历了评书、戏曲、话本、话剧、电视剧的改编,她不再是红颜祸水,反而摇身一变成为反封建道德的女英雄。
有关潘金莲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学术界,还谈不上对潘金莲形象的客观、全面研究。对于人物的解读多是停留在简单的道德评判上。但是,我认为潘金莲是一个矛盾体,我们不能从仅仅一部作品或是单一角度对她进行评判。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眼中的潘金莲都是独一无二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潘金莲最早出现于《水浒传》之中,她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用来衬托武松的英勇形象,被世人所贬低。后来在《金瓶梅》中潘金莲一跃成为主角,但兰陵笑笑生仍然以“荡妇”形象续写,使得这个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也更加令读者所唾弃。
本课题打算从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水浒传》、《金瓶梅》至近代小说中潘金莲形象的演变,重点研究了欧阳予倩、魏明伦与田汉对其的改写。第二部分分析百年来潘金莲形象变化体现的女性意识。最后研究造成这种形象演变的政治和思想上的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只有进行深入研究学者所著的文献,学习他们的切入点与思维方式,才能使文章更有意义。比如,我仔细阅读了马菁菁的论文《当代文学对潘金莲的改写》,了解到潘金莲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形象,她甚至在商品经济中被“消费”。有的作家为了迎合大众猎奇的口味,大篇幅地刻画潘金莲的“淫妇”形象,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潘金莲,作者就制造什么样的潘金莲。通过这篇文献,我懂得了小说也是商品经济的折射。
4.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2] 薛文秀.《水浒传》中潘金莲形象的深层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1):73-74.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卷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 147 页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25日-2022年01月31日确定选题,查阅资料
2.2022年02月01日-2022年03月14日完成开题报告并开题
3.2022年03月15日-2022年03月21日列出并提交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