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2:12:19

全文总字数:143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简单地说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语言是人们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它包括网络语言、影视语言、广告语言等。本文通过选取时下流行的部分新媒体词语,以名称用语的粗鄙化为切入点,对新媒体语言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新媒体语言既有可以利用的部分,又有进 行引导、规划的必要。因此,对新媒体语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十分必要。最后结合新媒体语言的现状及特点,从交际、媒体、行政、教育等方面探讨网络语言规划的 途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概况:我国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原在20世纪90年代考察香港语言态势(state)时发现了港粤语(即在香港百年来使用有若干变异的粤语)的马赛克现象,并最早在香港的一次语文座谈会上用语言马赛克这一概念来指称这类现象并发表于《中国语文通讯》(1990年第10期)。高屋建瓴,影响深远。又如夏中华《试论广告的语言变异运用》(1995)陈新仁《论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预设》(1998),2000年以后,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如刘洁《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2006)付文韬《汉语化妆品广告语中的语用预设研究》(2009)等等#杨永和的专著《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2010)是将语用学视角下的广告语言研究系统化、理论化的集大成之作。

二、国外研究概况:新媒体语言粗鄙化现象,最早集中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媒体传播属性的是社会学家莎拉希尔茨和电脑科学家穆雷图罗夫。他们于 1978 年出版的《网络国家:基于计算机的人类传播》厚528页,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裁。进入21世纪之后 ,社会学界也陆续出版一批网络语言研究的工具书。如2004年,三位社会学者克里斯宾瑟罗、劳拉伦格尔和爱丽丝托米奇合编的《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在线社会互MEDIA OBSERVER 媒体观察入门》。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则凭借在《剑桥百科全书》语料库当主编的丰富经验,博采众长,广泛借鉴了包括苏珊赫林在内的诸多早期网络语言研究之精华,于 2001 年著书《语言与因特网》。该书一开始就从电子邮件和聊天组等不同的传播语境切入 ,进而分析网络语言规则的特性与共性。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一、何为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二、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三、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的成因;四、新媒体语言的粗鄙化现象的治理。

研究计划:一、2015年12月: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采访相关使用者,列出论文提纲; 二、2016年1月3月:撰写论文内容,拟定初稿;三、2016年4月5月: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参加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特色:依据国家方针进行研究。2015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扎实推进,稳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对语言文化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影响深远。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主体、地方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研究创新:联系新媒体,具有创新性。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升国家语言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成为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本文意在新媒体环境下总结讨论新媒体语言特没有的粗鄙化现象,深入分析、整理从而得到有效的治理意见或控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