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10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研究基于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下环境保护的传播效果,为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更好的、多方位的、优质健康的内容,无论是多发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乡村还是较发达的城镇,提出一些提升绿色传播的应对策略。
意义: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指出环境保护在当下新的价值,环保类群体性事件在网络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分析该事件发生前后的传播效果即民众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并为今后的绿色传播理念的发展、社会环境治理提供一些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将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社会环境问题相结合,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言论更自由的今天,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环保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张瀛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理念》中总结,上古时期我国就已有了主管环保的部门。
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明确描述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环境作用,此书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中国在参加了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于同年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一、当代环保理念的发展状况及其意义;二、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征及发展现状;三、绿色传播的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发展状况;四、启东事件的传播效果;五、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绿色传播的措施;研究计划:2016年11月12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撰写论文提纲2017年1月3月:进行相关调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7年4月5月:论文修改定稿并参加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以前相关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某一群体性事件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大多从政府、公共政策、基层社会冲突的角度来分析该事件的起因、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而对于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效果进行的分析研究较少。
同时,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群体性事件的传播途径已经不限于微博、qq、论坛等,因此,对于此类事件发生前后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本课题基于环保这一语境,将环保类群体性事件与绿色传播结合,以具有代表性的启东事件为例,分析此类事件的成因、影响及其传播效果,结合当代网络环境,尝试着对我国的环保事业、绿色传播的发展及其传播效果的提升提出一些建议,力求今后避免环保类群体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