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论文目的及意义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融合和交互影响使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伴随着这种变革,受众心理特征也在其影响之下发生变迁。全媒体时代是传播技术和传播理念变迁的必然结果。传播技术决定着传播所运用的形式与符号的特质。同时,人们在对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尝试与使用过程中趋向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意图也成为形成新的传播理念的关键因素。这种传播利益最大化原则也使其在多媒体平台中的价值判断变得更为复杂。如何正确的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特征的分析进而探讨如何正确进行舆论引导的问题。理论层面上,通过分析全媒体时代下受众心理的特点,对全媒体、受众心理、舆论引导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全媒体生态系统下的受众心理和舆论体系进行研究,对其中受众心理的特征、舆论呈现的新特点、舆论引导的难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力争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借鉴。
2009年7月,在《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明确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她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她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在这样的全媒体时代,大规模的媒介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信息传播个人化、透明化的现象日益凸显,由于从众惯性与技术侵压等因素的存在,“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被强化。在这一情形下,舆论引导跟进策略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但学界的研究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多有侧重,而对舆论引导的关注则较为薄弱,同时,传统舆论引导形式单调、宣教意味浓重,已远远落后于媒体发展的需求。论文通过全媒体特征和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的特征,细分提出具体的舆论引导跟进策略,分析浅谈当下舆论引导策略跟进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当下重信息传播分析轻舆论引导研究的偏向及时纠正和弥补。这时候就需要了解分析全媒体时代的受众心理,加以引导,避免舆论引导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加强正确引导,树立正确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全媒体环境,加强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不可或缺。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发表言论的载体,言论传播方式的增多及传播时间的缩短,使得舆论形成越来越容易。由于进入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也发生者改变。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总会推动新的传播理念的变迁。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凸显,公共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重塑着社会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并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中国的公共舆论仍呈现非理性化、多元性、情绪化等特征,使得舆论引导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却也越来越困难。现实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原有的舆论引导方式因理念陈旧,机制不健全,形不成合力,从而使正确的导向传播和舆论引导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只有增强意识,加强主流社会舆论传播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全媒体时代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根据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的变化以及受众心理的特征,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发展和舆论引导的问题、现状及原因特点,通过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和舆论引导结合起来研究,进而总结特点得出结论。通过运用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媒体、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舆论引导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发生的变化及特征,分析全媒体时代受众心理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分析总结当前我国舆论引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借鉴德国、美国公共舆论引导的经验,从我国政府应对媒体、做好舆论引导的具体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原则,同时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舆论引导的策略。
论文基本框架: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6.1.10-2016.1.15:根据所学知识与指导老师交流,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确定选题范围,分析选题的方向,与指导老师交流,确定选题,上报选题。
2、2016.1.16-3.6: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开题报告初稿。同时确定所需要的文献,收集选题相关的论文书籍,完成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3、2016.3.7-3.13:跟指导老师交流,改正规范整理开题报告,并定稿提交开题报告。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申凡等著,网络传播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亚当·乔伊森著,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商务印书馆,2010年
[3]、李宏利著,网事在心:网络的心理影响及行为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