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113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旨在解释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异化这一现象,并通过具体事例来剖析动因,从而找寻解决的出路。如果说大众文化是一条恣肆汪洋、凭借自身惯性奔腾向前的河流的话,那么审美文化研究则通过批评理念与实践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某种文化定力的坚实河床。对青年群体审美异化的解读,不止是针对现象本身的批判研究,还是有关人的未来及社会发展的问题,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即在于此。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网络背景审美异化的现象及表现形式:章丹丹、都艳分别认为网络自制剧及真人秀节目,在风靡和追捧的背后也出现了严重的审美异化现象,因为人们欣赏的不再是文化积淀的美,而是美的对立面在感官上寻求刺激,对别人隐私的窥探等。②关于审美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基于社会):章丹丹认为是消费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审美异化的产生。③关于审美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基于文化):余永锋则认为是由于快餐文化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亚文化却占据主导地位。石莉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过度的后现代主义通过网络媒介打破了审美的界限,将不加区分的大众文化带到公众审美当中,如很多批判文化或其他文化糟粕,同时后现代主义强烈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也不利于大众审美的健康发展。④关于审美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基于媒介):张鸣认为媒介的音响化、图像化降低了对消费者的文化水品的要求,扩大并加深了大众参与性的范围和程度,造就了媒介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而网络媒介以其传播优势,引导舆论、设置论题的特殊功能,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因组合起来带来了审美观念的异化转向:世俗化、物质化、功利化。⑤审美异化现象的解决办法:索邦理认为应该保持多样的审美方式;李旦认为媒体工作者需充分发挥把关人的基本职责;余永锋认为应合理利用快餐文化顺应大学生对文化传播的要求。具体参见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网络时代的青年群体
二、网络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转变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立足已有的文献和资料,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哲学观出发,以审美的维度紧密结合当下社会背景(网络高速发展及消费主义盛行)中青年群体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批判,探讨受众及媒介的关系,引出受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及特征,同时引入具体案例,探究其心理动因,最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尝试提出建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