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话语:城乡区域传播的共建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1:52:32

全文总字数:189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在当代媒介话语体系中,城市话语和乡村话语是失衡的。相对来说,城市话语处在优势地位,而乡村话语处于劣势地位。在电视剧、电影、综艺等各类节目中,被虚构出来的各类朴实憨厚、滑稽可笑、穿着土气、言谈举止粗俗的农民形象成为了城市中人们的集体消遣娱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乡村话语也逐渐在崛起,对城市话语构成一定的影响,双方现在是一种竞争与平衡的关系。

目的:此次课题就是要研究当下对农民刻板印象的错误解读以及双方媒介话语的共建体系。

价值:我国是一个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国家,乡村话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探究其与城市话语之间的共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乡村话语的作用,并与城市话语共同向前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①关于乡村概念的综述:费孝通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李红艳指出乡村概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乡村概念的界定应该与对乡村社会发展变迁过程相对应。

②与农民工有关的新闻话语分析:吉林农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李彬、霍速指出在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囿于政策赋予的权益表达缺失,期望获取日常化和生活化的表达渠道。从被动的由媒介传播的话语代言,到洞悉媒介话语的舆论引导效力,新生代农民工在媒介传播情境中发生角色转变,逐步认识和识别媒介表达的符号释义。黄典林分析发现,一方面,关于农民的负面文化认知和城乡间制度化的社会经济差距,被整合进发展主义的素质话语,从而将农民工系统地定义为贬值的对象;另一方面,当农民工作为去个体化的数量巨大的劳动力群体出现时,他们在整体上又被看作是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成为国家发展主义逻辑中的工具性价值源泉。周小发现《人民日报》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强不息、见义勇为的品质高尚形象;执着追求大学梦、城市梦、文学梦和创业梦的执着追梦形象;沐恩受惠、城乡夹心人和社会边缘人等弱势形象。这与实证研究中受众认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形象认知存在偏差。

③城乡话语的建构与变迁:韩素梅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代替城乡;农村、农民、农业的话题在传媒与城市的互相建构中消失;中产、市民替代人民;大众媒介蜕变为小众媒介。绍英在指出在强大的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过程中,曾作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沦陷了,乡村正蹒跚走在通向城市化的道路上,乡土经验和乡土文本大幅度缩水,中国文学的华语版图正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一、什么是乡村话语

二、乡村话语的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首先,研究视角的创新。空间转向的思维角度下,大众传媒与乡村发展相互作用,这既体现于传媒体制的变迁,也体现于传媒内容参与的乡村文化价值观的变迁。已有研究更多地涉及传媒影像与乡村话语的相互关系,但传媒体制与宏观层面的城乡话语的共建研究则属于比较新的研究视角。

其次,研究内容的创新。从乡村话语到城市话语,再转变为城市话语为主导,在时代的变迁中,城乡话语一直保持着竞争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说前半部分的内容多是讨论媒介与乡村话语的关系,那么后半部分更是站在了第三方的视角看待城乡话语的共建。

再次,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视野。把微观的媒介内容分析、个人主体性塑造与中观的传播体制及宏观的城市化、现代化、全球空间及群体身份变迁等分析连接在一起,以跨学科的视野对乡村的媒介化作出阐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