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微信的传播主体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个人账号和公众号并存。传播者可随时随地开启传播、传播者的编码引爆点低、“议程设置”功能明显。在微信传播中,传播对象也就是受众的地位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与传播者同等重要,传播者与受众的转换迅速且灵活,传受双方“同宗相似性”极高,受众解码成本低,反馈速率大大提升。微博是一种最新的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它的编辑文本通常被限制在140字符以内,短小精悍且易于传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各种连接网络的终端访问微博,以短信息的形式发布最新的动态和想法,对受众进行传播。人是对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传播机制需要满足和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对微信和微博的研究处于繁荣阶段,其中当然包括传播学领域。
目的是对新兴媒介做对比研究从而能够找出现媒体传播模式的雏形。意义则是对新兴的传播学学科中最新的媒介研究,而非老生常态的话题。微博、微信诞生在国内传播史还未超过五年的时间,是国内目前最新,使用人数最多,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能够在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的前提下,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理清对目前网络媒介传播的认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结合传播学理论探讨微信微博两种媒介,以探讨“异”为重点,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从传播类型来说 微博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混合,微信是人际传播;从传播内容来说,微博的舆论领袖,媒介议程设置较为明显,如热门话题的设置,人际交往空间无限放大,而微信公众号“把关人”效应突出,如公众号留言需要通过公众号的筛选才能显示。从信息量来看,微博信息量大,可以任意进任何一人主页观看,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但更新速度快,受众难以控制,而微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公众号进行关注,且非好友留言无法观看。从传播信息类型来说,微博商业化突出更加适用于企业媒体的广告宣传果推广,例子如郭敬明开启的电影电视剧微博宣传模式,而微信较为适用于知识传播 ,分享有深度的报道。从管理层面来说,相应的微博的管控比微信更加严格 “第三人称”效果明显。而至于同的部分,总体来说都是娱乐化功能最为突出出;为受众营造了“虚拟环境”;信息有所交叉重复;都注重用户好的情感体验,如点赞键,不会有“差评键”。
目标则是能够在媒介传播快速变化发展中的当下,通过论文写作逐渐探索出自己对网络传媒的理解,而非是仅仅依靠前人的成就而不做任何发挥。在写作中用对比例证的手法,通过对传播的内容、时间、时效以及传受互动等方面分析,最后得出整体结论,其中穿插大量的例子说明,而非仅仅空谈理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阅读图书类、论文类和媒介信息类三种参考文献,从图书馆、网络、论文期刊库等出处进行拓展研究。同时对微博微信公众号内容和评论者的互动做对比
步骤:
4. 参考文献
图书类参考文献:
[1] 保罗-莱文森. 新新媒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 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9——2022.10 确定论文选题和题目
2.2022.11——2022.2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2022.2——2022.3 完成开题报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