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①研究背景: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无对苏州早期文化产业的研究。
2)研究意义:从苏州文化产业萌芽的研究对当今文化产业发展有启示作用。
3)项目已有的基础:对苏州民国时期报纸的阅读整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内容: (1)民国时期苏州电影业和戏剧业的发展状貌:戏剧业:苏州民国时期的戏剧以京剧为主,戏子的收入非常高,在《大光明》报中,新舞台、大观园等多家戏院之间竞争激烈,还有对歌星舞星的系列报道,可以看出苏州民众对戏剧明星的的关注和早期戏院的繁荣;电影业:电影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影片广告的比例较多,在《大光明》报中,每一期报纸中缝都会刊登一部影片信息,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苏州民众对观影的需求很大;(2)从研究民国时期苏州电影业和戏剧业发展得到的反思:民国时期苏州文化产业的受众没有完全平民化,文化市场的开拓空间非常大,城乡一体化中文化传输的覆盖率有待提升。
(3)研究民国时期苏州电影业和戏剧业的意义价值:从对苏州民国时期电影业和戏剧业的研究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苏州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镇。
苏州与上海、南京的文化交互,既吸收了外地的文化输出,也推动了本地的文化发展,培养了苏州地区的创意阶层,也将本地文化输往各地,形成文化的回流。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其一,阅读大量苏州民国时期的报纸,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苏州地区发行的《大光明》报为主;其二,根据指导老师意见,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史论结合。
研究步骤: 2014年11月-12月:收集苏州民国时期老报纸,整理收录成word文稿;2015年1月-2月:对整理的文稿进行讨论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大致框架;2015年3月-4月:请教咨询相关老师学者,适当进行实地考察;2015年5月-6月:完善研究成果,史论结合,最终展示报告,完成毕业答辩。
4. 参考文献
[1]傅才武,翁春萌,蒋昕:《文学产业集聚区》,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2]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东吴文化产业遗产第一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 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东吴文化产业遗产第二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4]蒋进,林锡旦:《百年观前》,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5]卢群:《千年阊门》,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6]王利生:《阊门 石路》,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7]范金明,胡阿祥:《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8]徐世丕. 当代全球文化产业扫描[ N ]. 中国文化报 2003-09-06[9]《苏州市志》,第六章,《文化事业单位》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9日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2022年3月5日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3月6日至3月29日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