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总目标是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新兴技术变革入手,基于现状—问题—对策视角对媒体内容建设展开研究,旨在构建更为高效和精准的媒体内容生产、分发路径,用内容价值伦理修正技术理性,为媒体平台的内容建设与新技术融合提供决策支持。具体分为如下子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体内容呈现的新特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新闻学、传播学中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体内容建设研究这一新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分析法,聚焦于媒介内容研究,分别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社交媒体内容建设的特点、人工智能对媒体内容生产的影响、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体内容生产引发的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对媒体内容建设的提升策略四个方面来阐述人工智能背景下媒体内容如何建设。
1 绪论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月6号前 学院完成毕业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 资格认定工作。
3月15号前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调整和课程补退选任务。
3月25号前 学生上传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指导教师完成评阅审核。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一)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时代的研究现状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智能”,一般的定义是“智能主体的研究与设计”,通俗地讲就是使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智能, 并帮助人工完成事情, 人工智能是用于扩展和延伸人、模拟人的一套方法理论的科学技术。未来的时代是智媒时代,刘长乐认为,人工智能将引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入“智媒时代”。彭兰则从用户平台、新闻生产系统、新闻分发平台和信息终端四个角度来阐释技术下的时代嬗变。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消融,学科融合下的全新视角。一方面,是传播学研究者向其他学科领域的延伸,林枫着眼于微信使用中不同年龄层群体之间的数字代沟问题。另一方面,是其他领域研究者向传播学领域的渗透,人类学者姬广绪关注到数字化交往过程是今天人类交往发展的核心部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