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提出环境教育原则: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在我国,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2011年教育部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将“环境创设与利用”作为衡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之一。环境作为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进行主题环境创设呢?
《指南》、《纲要》等纲领性文件指出教师应重视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目前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某一阶段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最普遍的类型,而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多种形式如: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游戏等一些问题,形式呈现,但所有的主题呈现形式都离不开环境的创设,主题环境是主题活动的延续体现,通过环境创设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实际情境,有利于幼儿学习实际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近年来,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要求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动活动,将生活与游戏教学相结合,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提高自身环境创设能力将主题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中,通过环境以及各种标志、场地的布局和游戏材料等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但在主题环境实际创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环境中缺乏游戏性因素,因此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才能科学合理的创设主题环境,以达到主题活动预设的教育目的。那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对于主题环境创设又有哪些思考与问题?他们在进行主题环创时所遵循的理念原则又有哪些呢?
首先是对课程游戏化的定义:课程游戏化可以拆分为“课程”、“游戏”和“化”这三个关键词。冯晓霞教授在《学前教育学》中是这样定义幼儿园课程的:“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目前学界对“课程”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知识论、经验论和活动论三种。其中经验论和活动论是建立在对知识论的批判基础之上的,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课程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地堆砌与灌输,它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个系统性计划或完整性过程。目前关于“游戏”一词的定义在学界是没有统一定论。在幼儿游戏的相关研究中,影响力较广的一种定义是刘焱老师对游戏的阐释,即“作为一种跨越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主自由、使个体获得愉快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所包含的行为非常广泛。在课程游戏化的大量研究中,“游戏”的含义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它不单单是指一种娱乐活动形式,也不仅仅是玩耍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一种精神理念。“化”在这里是进化和内化的意思,这就意味着“课程游戏化”是需要一个慢慢进化、不断内化的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课程游戏化绝不是简单的将所有的活动都变成游戏、也不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设单独的游戏课程、更不是单纯的增加幼儿的游戏时间。而是要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落实到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张慧君,2020)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一.有关幼儿园主题环创的已有研究现状
(1)概念界定:借鉴已有研究文献对核心概念(主题活动、环境创设、课程游戏化)进行界定
(2)国内外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研究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方法
1.观察法:在所选择的幼儿园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观察,观察时长总计两个月。针对该幼儿园大班环境布局结合当前该班主题活动对相关主题的物理环境创设,实地观察详细记录并做分析。
2.谈话法:邀请幼儿园大班教师、该班幼儿及其家长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了解该班教师对于主题环创的见解以及当前主题创设的构思。访谈幼儿及其家长对当前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看法,试图探究主题课程中环境创设如主题墙布置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4. 研究方案
-
张云彩. 幼儿园大班主题墙创设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
孙运改.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
孙丽丽.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工作计划
(1)2020-09-01--2020-09-30:文献检索,检索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
(2)2020-10-01--2020-11-30:在园实习观察环境初步收集资料;
(3)2020-12-01--2021-01-31:整理归类材料,思考论文研究具体方向着眼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