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集团常州产品技术发展中心办公楼设计(方案二)开题报告

 2021-08-14 17:57: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小松集团常州产品技术发展中心办公楼设计(方案二)是实际工程应用课题。本工程地点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建筑场地长宽约45m18m,建筑面积约4800m2,为三跨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建筑主要功能为综合办公楼,建筑总平面图如下图:

建筑总平面图

2、工程地质资料

2.1场地土层分布

根据野外勘探鉴别、原位测试,结合室内岩土试验资料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层分布现综合叙述如下:

①-1杂填土:灰~黄灰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大量碎砖、碎瓦填积,粗颗粒含量一般在10%~20%,填龄小于5年。仅揭露于LJ6号孔位置。层厚1.1m。

①-1a素填土:黄褐~灰褐色,硬~可塑,局部软塑,由粘土、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填龄约5年。层厚2.0~14.5m。其中J11、J12、J12-1、J13-1、D3位置为勘察期间填积水沟的素填土(呈松散状,填龄小于半个月)。

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灰黑色,流塑,富含腐植物,夹少量碎砖、石子,分布于填(暗)塘及沟塘底部。层顶埋深2.9~14.3m,层厚0.1~2.0m。

①-2素填土:黄褐~灰色,可塑,局部软塑,由粘土、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夹植物根茎。填龄大于10年。层顶埋深0.0~10.0m,层厚0.5~8.5m。

①-3素填土:灰色,可塑,由粉质粘土夹少量植物根茎填积。填龄大于10年。分布于暗塘位置。层顶埋深4.0~6.3m,层厚1.0~3.0m。

②-1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夹铁锰氧化物斑纹。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2.8~14.5m,层厚0.4~7.3m。

②-2粉质粘土:黄灰~灰色,软~可塑,局部含较多粉粒。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6.6~16.0m,层厚1.4~7.3m。

②-3粘土、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夹铁锰氧化物斑纹。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15.3~22.2m,层厚1.5~3.0m。

③-2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2.5~19.3m,层厚0.5~8.0m。

③-3粉质粘土:黄褐~褐黄色,硬~可塑,夹青灰色粘土和铁锰结核。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2.3~22.5m,层厚1.2~11.9m。

⑤-0残积土:灰黄~棕黄~棕褐色,可~硬塑,夹大量风化岩碎屑,由母岩风化而成,浸水极易软化。层顶埋深10.0~23.2m,层厚0.5~4.6m。

⑤-1强风化闪长岩:灰黄~棕黄~棕褐色,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已遭破坏,岩芯手可捻碎,碎后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局部夹硬质岩块,呈棱角状,粒径一般在4~8cm,个别为10cm以上,含量一般在5~10%左右,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级。层顶埋深5.8~24.0m,未钻穿。

2.2场地地下水

根据勘察揭示的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情况看,本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包括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为0.60-2.0米,场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4)场地抗震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标准:

a)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0.10g;

b)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钻孔J98剖面

土层具体厚度近似按钻孔J98勘探情况考虑,见附图。

层号

经验参数法确定

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理论计算法确定

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原位测试法确定

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综合确定的

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②-1

138

135

136

135

②-2

102

91

82

90

②-3

136

118

120

③-2

195

147

180

170

③-3

272

230

232

230

⑤-0

191

186

180

⑤-1

271

270

当采用以⑤-1层强风闪长岩为桩端持力层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公式5.3.6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u∑ψsiqsikLi ψpqpkAp

式中:

L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m);

u桩身周长(m);

AP桩端面积(m2);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按表7.5-1取值;

qpk桩径为800mm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按表7.5-1取值;

ψsi、ψp大直径侧阻力、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表7.5-2取值。

表7.5-1

层号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kPa)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kPa)

②-1

55

②-2

36

②-3

52

③-2

64

③-3

80

⑤-0

76

⑤-1

140

1400

注:当设计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范公式(8.5.6-1)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取表内极限标准值的1/2进行估算。

3、施工技术条件

本工程由大型建筑工程公司承建,设备齐全,技术良好。水、电供应由建设单位保证。

4、材料供应

三材及一般材料能按计划及时供应。

参考文献

[1]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龙驭球、包世华主编.结构力学Ⅱ-专题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徐秀丽主编.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叶献国、徐秀丽主编.建筑结构CAD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9]董军、张伟郁、顾建平编著.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3月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1]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2]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设计资料集(9)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3]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下)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

[15]《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1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和设计要求,完成主要建筑设计、上部框架结构及基础设计、构件设计、节点构造设计、施工图绘制、施工规划等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建筑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