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就地热再生(hir)是通过现场加热、翻松、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100%就地再生利用,真正做到了石料再用,沥青再生的要求。与厂拌热再生相比,就地热再生可以对原路面材料进行100%循环再用,且施工过程中具有无需铣刨、收集和运输废旧沥青混合料等优点,此外,就地热再生施工速度快,效率高,通常采用单车道施工,具备对道路运营影响程度低的优点,目前受技术限制,就地热再生的处理深度有限,一般在4~6cm。
首先,由于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了旧路混合料的100%利用,因而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次,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全程采用热接缝处理,解决了其它再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所不能避免的层间弱界面、纵向冷接缝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再生后的路用性能;最后,就地热再生技术现场施工一次成型,施工简单、迅速,而且施工时只占用一个车道,对交通的干扰很小,社会效益更为显著。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旧路维护改造的再生技术,无疑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是目前国内对就地热再生技术在理论体系、设计体系和生产实践体系方面的研究仍有所欠缺;技术不成熟,工艺不完备,控制不合理等问题也束缚了它的大范围推广。因而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地热再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就地热再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新工艺,经过20多年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成为沥青路面大、中修时首选的施工方法。2001年我国引进了第1台就地热再生设备,2002年做了试验路段标志着我国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一个新历程的开始。到2003年底我国共引进了国外4个国家的8套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2004年在京津塘高速、成渝高速、石安高速等都进行了相当面积的就地热再生施工,2004年8月中国自主开发的第1台热风循环式加热机中联LR4OO加热机开始进行热再生施工,2005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大修,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场国内外各品牌就地热再生设备性能的大比拼。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截至8月中旬,全国完成了130万mZ的就地热再生施工面积。
国外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尽管在性能参数上标明加热深度可以到60mm,但国外路面往往在破损深度20mm左右时就进行就地热再生养护,由于国外沥青路面在破损不严重时含油t较高,在这种状态下施工速度可以比较高,热传递效果好,加热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烟气,也不会使路面碳化。而中国的沥青路面总是到损坏严重的情况下才进行养护,加热深度要求较高,沥青含t少,热传递效率低,施工速度慢。中联重科根据中国国情的沥青路面条件,2004年推出了热风循环式加热机LR400,此加热机通过燃烧轻柴油产生热风对地面进行加热,在工作时无烟气无污染,无加热路面碳化现象,热风循环使用可节约燃料38%;中联自编的温度控制程序组成智能化的温控系统,能够自动地适应地面温度、环境温度和风速的变化,按设定温度自动调节油气比,改变燃烧t,实现加热温度的自动控制。人机界面对话,并在控制显示器中设里故障的自我诊断及工作全过程状态监测的程序。中联重科现正设计国际上独有的热风循环加热的综合式复拌机,继续保持环保、节能的特性。就地热再生复拌机是集加热、耙松、搅拌、二次摊铺于一体的多功能机器,是针对国外就地热再生施工设备中国公路施工中攀露出的一些缺陷进行改进设计的,增加了一些适应中国再生沥青路面的功能,完善的控制系统使就地热再生施工变得轻松。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随着道路设计、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道路材料的不断出现,我国高速公路的等级也在不断提高。基层病害及坑槽、麻面、裂缝等沥青面层病害正逐年得到改善,但是,沥青路面车辙却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再加上高速公路长纵坡的纵向线型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使得车辙逐年加剧,最终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就地热再生这种新型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研究,有效改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现状,延缓车辙的复发周期、减小原路面的永久变形,减少车辙病害而导致的路面老化,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1)1月2日1月16日 结合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3月1日3月15日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情况,搜集论文所需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3)3月15日3月31日 查阅文献,实习,了解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形成论文提纲;
4. 研究创新点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方式相比,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与施工费用,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追求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