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截止2018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高达14万公里,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等特点,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维护国家安全有重要作用。
新旧路基构筑材料的力学物理参数差异,在交界处沉降差的产生会导致路面沉降裂缝的产生。
而当前交通运输工程中,某些地区其时而久旱成灾时而暴雨连绵的独特气候特性对道路尤其是路堤的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原有低等级道路设计已不能满足新兴发展的经济建设对交通设施需求的现状,如东部软基上修建路堤为满足新的运输需求要进行路幅加宽,新路堤下地基也要进行加固处理,一旦出现因道路年久失修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出行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是极大的隐患。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差,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必须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目前在软土地基上的施工技术多以桩承式路堤和柱-网复合式地基为主。
桩承式路堤是指在软土地基修建路堤时,在地基中设置刚性桩或半刚性桩来支撑路堤,尽可能地避免软土承受荷载,从而避免软土受载后变形和固结等一系列问题。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分别对桩长、桩径、桩间距及桩土模量比条件改变时的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影响条件的参数变化给出明确的解释,结合已有的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将不同工况反应预设条件的情形进行数值对比,得到的处理结果反应参数敏感性对桩土应力影响的一般规律。
计划:01~04周:文献综述与资料收集、论文工作计划制定;05~08周:学习plaxis软件,独立完成给定的例题,与实践工况相结合;09~14周:查阅相关工程资料,熟悉工况设计图纸,完成论文初步设计;15~16周:修改润色论文成稿,经再三审核后提交,并准备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制定多组数值计算模型工况方案,重点研究拓宽路堤地基处理的不同方案在即有路堤荷载下,对桩与地基土的几何、材料参数等改变时研究载荷条件下的桩土荷载分担变化规律。
进行横向对比以考察模型中的桩体、土体的几何、物理参数变化的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