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分析
中国的旅游建筑及规划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些建筑和规划绝大多数是一种面向资源的较浅层次的旅游开发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把旅游业看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一种面向市场的旅游建筑思潮。一些盲目追求市场效益,不顾及资源条件和背景条件兴建的主题公园,造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教训。为了控制这种局面,国家加强协调监管,使得我国的旅游建筑设计逐步向提倡科学性、规范性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的旅游建筑领域还是取得了较大进展。参与旅游建筑及其规划的人员部署由最初的地理专业人员开路,发展到目前地理、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经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领域人员的协同参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沿海旅游建筑的设计开发基本上沿袭了发展中国家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即将沿海旅游业及其建筑发展简单化为数量型的增长以及外延的扩大再生产,缺乏对海岸带等滨海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与开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人们提及在旅游区内的建筑,一般会联想起酒店、游客中心,这两种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实际上,旅游区内的建筑类型十分繁多。按照建筑的主要功能对旅游建筑划分了以下几大类型:1:住宿类。住宿建筑包括酒店(旅馆)、分时度假寓所(别墅)、第二寓所、露营帐篷等。2:综合服务类。综合服务类包括了游客中心、宣传教育中心、展示中心、售票中心、洗手间等,根据服务半径、旅游容量分散布置。3:餐饮购物类。指独立于酒店或游客中心的茶室、餐厅、购物商店等。4:身心体闲类。如水疗中心、健身中心、俱乐部、艺术馆、博物馆、电影院等。5:商务会议类。独立的会议中心、接待中心。6:后勤管理类。包括员工住所、员工餐厅、行政办公等。7:环境升华类。指其建设目的是为了提升和改善旅游区的环境,如一些景观小品。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平潭澳前镇东澳村,作为当地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为了提升旅游体验,更好的迎接八方游客。同时作为面向台湾的桥头堡, 68小镇拟建设以油罐艺术中心、以全新的面貌、更具地标性的节点、国际化的服务走向世界。本设计针对平潭地区的特色旅游建筑(艺术中心)及景观设计进行设计研究
油罐艺术中心任务书
建筑面积10000㎡±10%。建筑结构不限,材料不限,层数自定。
组成部分 | 建筑名称 | 面积 | 备注 |
公共区 | 门厅 | 300 | 包含售票,小件寄存,咨询服务等功能空间 |
小件寄存 | 60 |
| |
咨询服务 | 60 |
| |
值班室 | 30 |
| |
交流展示 | 展览空间 | 2000 | 综合考虑图片、实物、多媒体、表演等多种展出形式。考虑备展。也可利用走廊大厅等场所,进行非限定性自由展出 |
多功能空间 | 500 |
| |
临时展馆 | 500 | 露天临时会议等展出 | |
会议空间 | 300人报告厅 | 450 |
|
多媒体中心 | 60*3 |
| |
小会议室 | 30*5 |
| |
接待 | 40 | 考虑单独出入口 | |
休闲服务区 | 酒吧 | 100 |
|
咖啡厅 | 150 |
| |
艺术商店 | 100 |
| |
餐厅(厨房) | 500 |
| |
管理办公 | 管理办公室 | 40*10 |
|
会议室 | 100*2 |
| |
接待室 | 40 |
| |
杂物间 | 40*2 |
| |
其他 | 卫生间,走道,楼电梯 | 自定 |
|
该项目位于福建省平潭澳前镇东澳村,平潭的东澳中心渔港和台湾的新竹港仅距68海里。
图1:基地卫星图
2.2研究设计目标
该项目定位为服务于平潭滨海一带旅游及社区服务的设施先进、功能全面的综合性艺术中心,该设计要求反映开发区开放进取的精神内涵,体现滨海旅游区的人口及其活动特征,体现地区景观、文化与地域特色,兼顾历史文脉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目前旅游建筑设计现状的分析与解读,立足于对旅游建筑的研究,紧扣旅游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关系、旅游建筑与游客行为的关系,对旅游建筑进行多维视野的解读与思考,寻求一条旅游建筑与风景区环境和谐共生、与旅游活动有机整合并形成与之对应的设计原则与一套完备的设计程序,以期提高旅游建筑设计的水平和理论高度,在满足旅行者的旅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使得旅游建筑成为风景区内一道新颖独特的风景,并带动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
2.3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将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融入到我国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去,同时考虑到对当地及基地环境特色的保留,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的活动。不断提高沿海城市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才能促进我国滨海城市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促进跨学科交流(2)综合开发滨海旅游资源(3)引导多种旅游形式的发展(4)加强区域协同发展(5)促进社区参与。
2.4设计概念
艺术中心位于渔平大道的拐角处,北面为海湾,南面为城市绿地。建筑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面。附近是平潭澳前村居住区。根据规划知,平潭急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以期带动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活动场所。综合考虑之下,希望在尽可能保护现存油罐下,将其打造为无边界的公共开放的公园。体量和结构上,尽可能削弱新的建筑,以期能够与场地周围和谐一致。功能上,尽可能引入多的人的活动,允许不同类型的人,不同代的人同时共处。最终打造其为一个无边界的城市活动中心,人们可以在艺术、自然与城市之间自由穿梭。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月15日~3月25日: 布置任务书、设计原理,相关资料、基地以及相关建筑调研
3月25日~4月05日: 第一次检查,阶段性成果报告,多方案比较,相关资料调研、讨论
4月05日~4月25日: 第二次检查,阶段性成果报告,修改草图,分析工作模型;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聂玮. 风景旅游建筑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鲍小莉. 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卢峰,叶均绮,戴欣.当代国内旅游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达[j].室内设计,2010,25(01):1417 33-3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