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南京工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 题目:院落空间在现代集合住宅中的演绎
学 院: 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年级(班): 10级建筑1班
学 号: 1601100108
姓 名: 赵雅洁
指导教师: 丁炜
2015年4月 25 日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目标 现代城市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中国传统大家庭的聚居模式逐渐消失,小家庭与集合住宅的结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为节约用地、结构选型、采光通风等要求,这些住宅单元无论是平层户型、错层户型、复式户型,都脱离了中国传统住宅平面多层次展开的特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取得相当的成就,城市建筑面积在日益扩大,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开始对良好的居住环境有了更多的需求。而院落空间一直是我国人民的理想居住模式,但在当下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居住环境中,人们已经很少感受到,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居住文化,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我国庭院式传统民居以及它的建筑样式中文化、习俗等与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受到当地的气候与地理等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同时采用了当地的材料、技艺与其经验,以上原因影响了庭院式传统民居的设计与形成,因而庭院式传统民居的分类与特征的构成是较为综合的、具有可识别性,对我们改善当代居住空间有着重要的学习及借鉴价值。从三个方向阐述了庭院式民居体系建立,思想观念、区域自然环境、区域文化。对庭院式传统民居类型从空间形态布局及民居建筑文脉进行条理性的分析。本论文针对院落空间在高层集合住宅中的发展演绎进行剖析,通过结合当前建筑住宅实例,提出新的应用形式。 |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院落式民居一般是作为传统民居的一部分进行论述的,所以院落民居的发展,是偎依着传统民居的不断发展而进步的。关于传统民居的思考,建筑理论师从不同方向做出了极富深度与影响力的见解。在《中国住宅概说》中刘敦祯通过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对民居进行大量研究并作出总结。在《中国民居研究》中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孙大章先生分别叙述了中国民居的历史、分类、各种民居形制、美学表现、空间构成、影响形制的因素分析、结构、村镇、民居保护与研究等各方面,是一项颇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对于传承及创新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的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虽有成功案例,但整体发展不理想,正处于探索、完善时期。在具体的开发项目中,菊儿胡同、北京印象、芙蓉古城与张永和先生设计的运河上的院子等。这些成功的案例对于院落的当代传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借助了社会文化学、文化地理学、景观环境学、美学、民族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概念,剖析了传统合院式民居发展的内在原因及优势。但我国底蕴丰厚的传统民居资源与国外本土民居建筑研究取得的成果相比较,我们的研究还是远不及于的。传统民居有其特有的基础环境。人们世代居住在其中并且不断完善适应,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居住形制,并且对人的生理、心理上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绪论 1.论文研究背景 2.研究对象、目的 3.研究意义 4.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概况 5.研究方法框架 二、集合住宅现状 1.房地产与城市集合住宅 2.集合住宅设计现状 3.集合住宅总体发展趋势 三、院落空间概述 1.传统院落空间形成和发展 1.1院落空间形成要素 1.2院落空间形成过程 2.传统院落空间形式分析 2.1三合院 2.2四合院 3.院落空间构成要素 3.1单体 3.2围合 3.3景观 4.院落空间特征 4.1内聚性 4.2复合性 4.3层次性 四.当代城市高层集合住宅对院落传承分析 1.当代城市院落住宅产生的背景 2.当代院落住宅发展现状 3.当代院落在住宅中的应用类型 3.1底层架空 3.2入户花园 3.3公共空中花园 3.4户内庭院 3.5后院 五、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新的应用类型---多层次立体庭院景观 1.1前庭 后院,入户花园 扩大阳台 1.2置换户型中某一空间,不同户型垂直方向交错咬合 六.总结 6、参考文献: [1]孙健.菊儿胡同住区模式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湖南大学2008.06 [2] 任斌斌、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特点及影响因素2006(29) [3].李锦胜开放VS.私密一一院落空间在现代住宅中的应用2002(19) [4]严敏对住宅院落空间的人文解读[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 [5].欧雷传统院落空间与现代建筑创作[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6(32) [6].钟新平承继中国传统民居精神的新思维-空中院落2006(24) [7].雷平;王向阳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庭建筑空间[期刊论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 [8].张双庆现代院落式居住环境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2006(01) [9].钟洛克当代住宅的院落空间[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建筑设计2006(11 [10]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四川.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06 [11] 聂兆征.当前我国新式院落住宅研究.上海.同济大学,2006:58 [12] Ronald G Knapp,Chinas Old Dwell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13] Golany Gideon, Design and Thermal Performance: Below-ground Dwellings in China, Newark: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1990 [14] 单小海,贺承军.走向新住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 李丽萍.城市人居环境.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6] 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7] 时国珍.中国风新本土居住典范.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 [18] 刘敦桢著.中国住宅概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9] Alison Kwok, Walter Grondzik, The Green Studio Handbook: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for Schematic Design, Architectural Press , 2007 [20] 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1] 李鹏.高层住宅内部交通系统中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房材与应用,2003-02 [22] 徐卫国.立体胡同及空中合院.新建筑,2003-02 [23] Stephen Crafti, Out of the Square: Unique Contemporary Residences, Images Publishing Dist A/C, 2006 [24] The Phaidon atlas of contemporary world architecture . London: Phaidon, 2004. [25] Bravid Lung, Chinese Traditional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Hong Kong:Regional Council. 1991 [26] 蔡镇任.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住宅科技,2009-10 [27] 王澎,陆文宇.垂直院宅:杭州钱江时代.世界建筑,2006-06 [28] 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7 54 [29] 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四川.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06 [30] 余慧,钱才云.居住建筑群体重交往空间的创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03 [3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2] 布莱恩劳森.空间的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3] 赖红燕.传统民居与现代高层住宅心理比较.林业建设,2006-02 [34] 胡秀萍.浅析现代住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安徽农学通报,2007-10 [35] Alexander Tzonis and Liane Lefaivre, Why Critical Regionalism Today? In Kate Nesbitt, ed., 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6, 484-492. [36] Ronald G Knapp, The Chinese House Craft Symbol and The Folk Tradition,Hong Kong: Oxfo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7] Steinhardt Nancy Shatzman ed.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New York: 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 1984 [38] 张程.浅析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要点.山西建筑,2006-09 [39] 曲薇,曹慧玲.浅谈河北民居的院落.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2005 [40] 唐红,张永忠.基于地域文化与豫北民居风格传承关系的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3 [41] 哈静,潘瑞.青海庄窠式传统民居的地域性特色探析.华中建筑,2009-12 [42] 黄云峰. 院落精神回归 实现邻里交往.住宅科技,2007-11 [43] 周伟.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4]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天津大学,2008 [45] 余慧,钱才云.居住建筑群体中交往空间的创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46] 杨文斌,王月玖.张家口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特征分析.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07 [47] Stephen Crafti, Courtyards for Modern Living: Contemporary Outdoor Spaces , Images Publishing Group, 2008 [48] Marcus Binney, Town house: Urban houses from 1200 to the present day, Whitney Libarary of design. NewYork, 1998 [49] Kenneth Y. S Chan, Historical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Living, 2007 [50] 王蓓.社区文化与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南方建筑,2009-06 [51] 杨文斌.邯郸传统民居地方特色和乡土适宜建造技术研究.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03 [52] 李晓锋,周均清.城市院落居住.住宅科技,2007-11 [53] 钟新平,张敏龙.承继中国传统民居精神的新思维空中院落.华中建筑,2006-01 [54] 陈小菁.高层住宅邻里交往空间构成分析.福建建筑,2007-08 [55] 蔡进彬.低层高密度住宅与邻里交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 [56] 杨曙光.城市邻里关系与住宅组团设计.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07 55 [57] Charles Correa, Housing and urbanization,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2000 [58] Latham Richard J,A spiritual Resonance: The Vernacular Dwellings of China 古风无价:中国传 统民居选萃,Hong Kong: United Technogies Cororation and Jiangsu Fine Arts Press,1996. [59] Bourdier Jean Paul Nezar AL-Sayyad,Dwellings Settlements and Tradi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9 [60] 王承慧.作为原型的院落及其在当代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探求.建筑师,2007-02 [61] 王晓梅.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 [山东大学文学硕士论文] .2009-11 [62] 梁栋.我国集合式住宅中立体户型设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3] 郝秀春.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4] 张双庆.传统院落在现代高容积率住宅与居住环境的沿革探索.[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6 [65] 陈力.集合住宅本土化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 搜集列举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通过文献查阅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从
而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在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适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找出实际存在的问题,以期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4) 论文写作与方案设计。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5年3月8日3月2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5年3月26日4月15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4月15日5月5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5年5月6日6月15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5年6月16日6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
8.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