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代国内住区规划设计受欧陆风格的影响甚重,缺少社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何才能为居民增加邻里之间的沟通,同时提供更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是本设计着重解决的问题。不久前小米公寓的出现好像一道灵光,为住区设计师们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如何才能将邻里中心融入现在住区,是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出于对此问题的关注,提出了本选题,从技术手法、空间流线等多角度探究邻里中心模式在住区中的应用。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在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造成的以下三点问题
(一)研究内容的分散性
参与研究的学科比较庞杂,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均有所涉猎。同一内容、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重复研究较多,国外研究偏重于理论探讨,而国内研究则往往倾向于现状描述,而对于宏观影响与微观互动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这样,就显得相关研究十分零散,肤浅而单薄,缺乏系统性与专门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为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也为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建设创造了较为坚实的社会经济背景,可居性与适居性成了当前比较热门的谈论话题,由此,邻里关系也很自然的进入到了当今学者的研究与探讨中。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普遍表现了对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问题的关注,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概括起来主体有这几方面: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城市邻里关系与小区模式设计;不同类型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演变过程;新型邻里关系发展模式的探讨。下文试图从上述角度出发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
现状描述是研究的基础,不少学者对我国城市社区邻里间关系现状进行了探讨。《邻里之间当今城市邻里关系调查》(2007)表明,当前中国都市居民邻里关系状况如下:邻居间相互交往少、交往程度低;邻居间缺乏深入了解,相互了解程度低;邻里关系的相互支持功能弱化,相互支持功能程度较低。
4. 研究方案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三种类型的社区:街道社区、单位社区、商品房社区。这三种不同类型社区中,居民间邻里关系是如何演变的?在如今以商品房社区为主的都市中,怎样的邻里关系是现代城市社区最好的状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邻里关系的梳理、比较以及对实例的深入分析,探索出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发展的新模式。
5. 工作计划
第1周第2周(2015年3月2日至3月13日):修改完善住宅群组团规划设计方案、住宅楼单体设计方案;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2周(2015年3月13日)前完成并上传系统。第3周第5周(2015年3月16日至4月3日):放大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交图。第6周(2015年4月6日至10日):楼梯大样设计、外墙大样设计,交图。第7周(2015年4月13日至17日):编制施工说明、门窗表,期中检查。第8周(2015年4月20日至4月24日):总修改,整理设计成果,打图。第9周(2015年4月27日至5月1日):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并提交所有实物成果的第一版,提交时间为2015年5月1日。第10周第11周(2015年5月4日至15日):毕业设计展览准备;完成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等相关工作,提交时间为2015年5月15日前)。第12周(2015年5月18日至5月22日):完成毕业设计硬件或图纸验收、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及规范化检查等工作。第13周第14周(2015年5月25日至6月5日)毕业答辩评分。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